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扑撒的意思、扑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扑撒的解释

抚摩。 元 乔吉 《扬州楚》第二折:“日高也花影重,风香时酒力涌。顺毛儿扑撒上翠鸞丹凤,恣情的受用足玉煖香融。”《金6*6*梅词话》第七五回:“你睡下,等我替你心口内扑撒扑撒,管情就好了。”《醒世姻缘传》第六6*四回:“ 素姐 叫那 白姑子 顺着毛一顿扑撒,渐渐回嗔作喜。”

驱散;散开。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 张生 闻语,扑撒了满怀里愁。” 峻青 《黎明的河边·老水牛爷爷》:“它的枝叶扑撒着像个亭子盖一样,它的腰干弯曲着像个老头儿一样,所以我们叫它‘老头树’。”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扑撒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扑撒是汉语动词,指用手或工具将粉末状或颗粒状物质均匀地分散、扬洒开的动作,强调轻快、覆盖式的播撒方式。以下从权威辞书角度分项解析其含义与用法:


一、释义与动作特征

  1. 核心含义

    指手掌或工具(如簸箕、筛子)轻扬,使细碎物质(如面粉、药粉、谷物等)呈分散状落下,覆盖于目标表面。

    例:扑撒石灰消毒;扑撒种子育苗。

  2. 动作特点

    • 轻快性:动作幅度小,力度轻柔(区别于用力抛洒)。
    • 覆盖性:物质呈薄层均匀散落(如“扑撒一层糖霜”)。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012页。


二、字源与构词解析

  1. 单字释义

    • 扑:本义为轻击,《说文解字》释为“挨也”,引申为轻拍、拂拭动作(如“扑粉”“扑打尘土”)。
    • 撒:《广韵》注“散之也”,指分散抛洒(如“撒网”“撒种”)。

      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第6卷第238页;第7卷第52页。

  2. 合成词逻辑

    “扑”修饰“撒”,突出动作的轻巧与覆盖感,整体描述一种细腻的播撒行为。


三、典型用例与语境

  1. 生活场景

    • 烹饪:“扑撒面粉防面团粘连”
    • 农事:“田间扑撒草木灰肥料”

      来源:《新华方言词典》,商务印书馆,2011年,第387页。

  2. 文学用例

    《红楼梦》第六十二回:“(宝玉)将花瓣扑撒在沁芳亭的石凳上。”

    来源:曹雪芹《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校注版。


四、近义词辨析

词语 差异点 例证
扑撒 强调轻柔、均匀覆盖 扑撒药粉于伤口
抛撒 侧重用力、远距离散落 抛撒传单
播撒 常用于农业,具系统性 播撒稻种
来源:《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第421页。

五、方言与区域使用

在北方官话区(如河北、山东),“扑撒”亦引申为快速清理或拂拭,如“扑撒掉身上的尘土”。

来源:《河北方言词汇编》,语文出版社,2015年,第215页。

网络扩展解释

“扑撒”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其核心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1. 抚摩
    指用手轻轻抚摸的动作,常见于古典文学。例如:

    • 元·乔吉《扬州楚》提到“顺毛儿扑撒上翠鸾丹凤”();
    • 《金瓶梅词话》中“替你心口内扑撒扑撒,管情就好了”()。
  2. 驱散或消散
    表示使情绪、愁绪等散开。例如:

    • 《董西厢》中“张生闻语,扑撒了满怀里愁”();
    • 现代例句“枝叶扑撒着像个亭子盖”()。

二、出处与演变

三、使用建议

别人正在浏览...

安徽省奥敦败坏白缘班送豹子蔽蒙布袋木偶称指成竹饬诫齿牙为祸慈母从实大脚力胆虚二蜀发急分交浮花弓影浮杯骨头节儿悍民龢同鸿毛环保局兼备奸盗降情交经角睐蛟兕架子花脸解铺解手继美金山伯开发银行坑户泪脸连鬓胡须辽海故家内神女管家盘计判折裒掇诮毁桥牌三制鸤鸠氏衰冗肆行庭玉体认铜钹脱脂棉诬情武闱销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