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垂绅正笏的意思、垂绅正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垂绅正笏的解释

绅:古时士大夫束在衣外的大带;笏:指朝笏,用于记事。垂下大带的末端,双手端正地拿着朝笏。形容朝廷大臣庄重严肃的样子。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垂绅正笏”是汉语成语,出自北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垂绅正笏,不动声气,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该词由两个动作意象组合而成,具体释义如下:

一、字词解析 “绅”指古代士大夫束腰的大带,行礼时自然下垂;“笏”为臣子朝见君王时手持的玉、竹制手板,用于记录奏议内容。“垂绅”形容官员衣冠整肃之态,“正笏”强调执笏姿势端正庄重,二者共同构成古代官员恪守礼制、仪态威严的视觉符号。

二、引申义项

  1. 仪表庄重:如《宋史·舆服志》载“百官常朝,必垂绅正笏”,体现古代官员的礼仪规范(参考来源:中华书局《宋史》)。
  2. 恪守臣节:明代归有光《震川集》用“垂绅正笏,立于朝廷”赞颂忠贞不贰的臣子风范(参考来源:上海古籍出版社《震川先生集》)。
  3. 治国风范:现代引申为形容执政者沉稳持重、治国安邦的威仪,如钱钟书《管锥编》论及该词时强调其“静穆中显威严”的政理意象(参考来源:三联书店《管锥编》)。

三、文化语境 该成语承载着儒家“礼治”思想,通过服饰仪态细节折射古代政治伦理。《礼记·玉藻》记载“笏度二尺有六寸,天子以球玉,诸侯以象,大夫以鱼须文竹”,可见其制度化的等级象征意义(参考来源:中华书局《礼记正义》)。

网络扩展解释

“垂绅正笏”是一个描述古代官员庄重仪态的成语,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拼音与字词分解

二、整体释义

形容朝廷大臣在朝堂上庄重肃穆、仪态端正的样子,尤指处理国家大事时保持冷静稳重。出自宋代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

三、用法与语境

四、现代应用

如今该成语使用较少,属于生僻词汇,多见于历史文献、古典文学或成语接龙游戏中。若需造句,可参考:“朝会上,群臣垂绅正笏,静候天子决策。”

别人正在浏览...

闇莫聱取白费口舌邦以民为本抽缩范张风波平地逢七棼橑分位傅彩服假腹胪刚木革政汩淴骨溜溜骨碎补行规黄金符夹袄挟赤金木尽人事谨容尽死金液九能峻暴慷忾口顺狂勃困弊裂裳衣疮禄臣没葬冥然兀坐叛服墙风壁耳青夫秋气取履日全食睿旨入籍嬗代神护草深鉴寿器书帖思理塌棵菜贪渔同师屠刲土绅无所不可先达仙客来小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