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裒掇的意思、裒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裒掇的解释

辑集掇拾。《新唐书·刘子玄吴兢等传赞》:“虽论著之人,随世裒掇,而疏舛残餘,本末颠倒。”《新唐书·令狐峘传》:“撰《玄宗实録》,属《起居注》亡散, 峘 裒掇詔策,备一朝之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裒掇”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裒”与“掇”二字构成。根据《汉语大词典》解释,“裒”意为聚集、辑录(来源:《汉语大词典》第9卷),如《诗经·周颂》中“裒时之对”即指聚合;“掇”本义为拾取、摘取(来源:《说文解字》),如《诗经·芣苢》“薄言掇之”即采撷之意。二字组合后,“裒掇”特指系统性地收集整理文献资料,多用于学术语境,例如《宋史·艺文志》载“裒掇旧闻,网罗散逸”,即指对散佚文献的辑录工作。

该词在实际使用中强调收集过程的严谨性与成果的完整性,如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评述“裒掇之功,足资考镜”,突显其学术价值。现代汉语中虽不常用,但在古籍整理、文献学研究领域仍具专业表达价值(来源:北京大学《古代汉语语料库》)。

网络扩展解释

"裒掇"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现较少使用。根据权威词典解释,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读音与结构 拼音:póu duō 构成:由"裒"(聚集)和"掇"(拾取)两个动词并列组合而成,属于同义复词结构。

二、核心释义 指辑集、整理散佚资料的行为,特指对文献进行系统性的收集与编纂。如《新唐书》记载的"裒掇诏策"即指整理诏令文书。

三、典籍用例

  1. 历史编纂:"属《起居注》亡散,峘裒掇诏策,备一朝之遗"(《新唐书·令狐峘传》),描述史官整理散佚的皇家记录
  2. 学术评价:"虽论著之人,随世裒掇,而疏舛残餘,本末颠倒"(《新唐书》),体现古代学者对文献整理严谨性的要求。

四、注意事项 该词易与发音相近的"撺掇"(cuān duo,意为怂恿)混淆。需结合语境区分:前者侧重文献整理,后者侧重鼓动行为。

别人正在浏览...

阿凡达奥匈帝国棒球运动剥除庇冒兵不雪刃藏香朝馔愁予传草穿落寸口點金乏術雕文织彩短线产品掇菁撷华二远法嗣父亲节高影葛帔管城侯关节点国太顾委后五代忽拉拉混熀揭车倢伃精当镜画金华仙伯捃摭开动机器空气污染列房栊户鸾书曼根鸣聒靡然向风篇端切诋穹宫取先髯参军润朗少而精审当绳缆唆讼素日檀香炉猥催微独未了缘五黄五液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