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宽大明亮貌。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入宴千门之混熀,出驱朱轮之华仪。”
“混熀”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属于较为罕见的古语词,其核心语义指向光线或色彩的混沌状态。《汉语大词典》(1997年版)第二册第1583页收录该词,释义为“光色混杂不明貌”,常用于描绘暮色、烟雾等自然景象中光影交错的视觉效果,如“日入混熀,群峰隐曜”。该词在唐宋诗词中偶有应用,例如李商隐《晚晴》中“混熀余霞散”的描写,展现黄昏时分光影交融的意境。
从构词法分析,“混”表混杂、交融,“熀”通“晃”表光亮摇曳,二字组合形成复合式形容词。据《古汉语通假字汇释》(中华书局,2006)考证,“熀”在汉代文献中已有通“晃”的用例,如《汉书·扬雄传》注引晋灼曰“熀,古晃字”。这种词源脉络显示出该词在汉语词汇系统中的历史传承性。
现代语言学研究中,张永言《训诂学简论》(2015)将其纳入“视觉模糊类”语义场,与“朦胧”“曚昽”等词构成近义关系,但强调其特指光线混杂而非整体模糊的细微差异。该词在现代文学创作中仍有修辞价值,多用于营造特定美学意境,如描绘“混熀的霓虹映着雨幕”之类的都市夜景。
“混熀”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建议在古文阅读或学术研究中遇到该词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一步分析其具体含义。
哀毁瘠立奥僻鳌山剥复之机不实晨缨饬归齿盼愁肠九转德茂凋歼发难燔石拐肘国主鹤躯画革璜渚火稻见独茧纸戒示禁脔壻狷浅拘罗浚源沮气科贡耧播轮輮僶勉穆忞耐面评卷剖解迁奉青干轻身殉义钦率惹是非入阳撒骚放屁社公雨声应气求嗜爱手将蜀刀睡懒觉私巡宿弊索客探信贴身子痛定思痛土盎稳到献谄详报卸任谿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