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泼水节的意思、泼水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泼水节的解释

[Water-sprinkling Festival of Dai and some other minority nationalities] 中国傣族和亚洲中南半岛某些民族的新年节日,在傣历六月或七月(清明节前后十日左右)。节日期间,人们相互泼水祝福。

详细解释

我国 傣 族和 中南半岛 某些民族的新年节日。为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时当傣历六七月(清明节后十日左右)。节日期间,人们相互泼水祝福,并进行拜佛、赛龙舟等活动。 泰国 、 缅甸 、 老挝 等国都在每年公历四月中旬过这个节日。 张长 《泼水节·泼水》:“ 傣 寨的泼水节啊,是一个欢乐的海洋!”《人民文学》1977年第1期:“一九六○年四月,在 缅甸 人民欢度一年一度的泼水节的时候,总理第五次访问了我们的友好邻邦 缅甸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泼水节,又称“浴佛节”或“宋干节”(源于梵语),是中国傣族、阿昌族、德昂族、布朗族、佤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新年节日,也是傣历中最盛大的节日。其核心含义可从汉语词典角度及文化内涵作如下解释:

一、字面释义与基本形式

“泼水”指人们互相泼洒清水,“节”即庆典仪式。该节日以相互泼水祝福为主要活动形式,象征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祈求新年吉祥安康。泼水行为本身蕴含“ cleansing ”(净化)与“ blessing ”(赐福)的双重含义。

二、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1. 辞旧迎新:泼水节标志着傣历新年的开始(通常在公历4月中旬),泼水仪式寓意冲刷灾厄、迎接新生。
  2. 佛教渊源:节日融合南传佛教文化,传说为纪念佛祖诞生时“九龙浴佛”的典故,部分仪式包含浴佛、诵经等宗教活动。
  3. 水崇拜:傣族等民族视水为圣洁与生命的象征,泼水行为表达对水的感恩及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三、现代传承与民俗价值

2006年,傣族泼水节被列入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文化价值获得国家认定。节日期间除泼水外,还包括赛龙舟、放高升、赶摆(集市)、跳象脚鼓舞等民俗活动,成为民族认同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参考资料: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2016:对“泼水节”的条目释义。
  2.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傣族泼水节》专题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办。
  3. 《中华民族节日大观》. 云南民族出版社,2010:对傣族新年仪式的民族志记录。

愿清水带来吉祥,共庆万象更新!

网络扩展解释

泼水节是中国及东南亚多个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其含义和习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解读:

一、基本定义与时间

泼水节又称「宋干节」或「浴佛节」,是傣族、德昂族、阿昌族等少数民族的新年节日,流行于云南西双版纳、泰国、缅甸等地。节期在傣历六月至七月(公历4月13-16日),一般持续3-7天。

二、起源与传说

  1. 宗教渊源:源于古印度婆罗门教仪式,后随佛教传入中国云南及东南亚,并与当地文化融合。
  2. 民间传说:相传古时有魔王祸害人间,七位公主用其头发勒断魔王头颅,但头颅滴血成灾。为扑灭火焰,人们不断泼水,由此演变为祈福仪式。

三、主要习俗活动

  1. 泼水祈福:人们用清水相互泼洒,象征洗去厄运、迎接吉祥,被泼水越多代表祝福越深。
  2. 宗教仪式:清晨沐浴礼佛,清洗佛像,称为「浴佛」。
  3. 庆典活动:包括赛龙舟、放高升(烟花)、跳孔雀舞、丢包(爱情信物游戏)等。

四、文化意义

五、延伸知识

泼水节在2006年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核心精神融合了佛教信仰与民俗传统,成为跨民族、跨国界的重要文化符号。

别人正在浏览...

阿育拜既邦器彪被驳轹哺糟歠醨楚馆纯绵聪鉴篡伪打法待月西厢道砟堆金积玉躲年耳子法自君出風質分另粉身碎骨覆窠馆藏龟占晦暝鹄峙鸾停徼灵羁检景瑞妗妗塉土九成宫碑鴂舌康白度老死敛发谨饬亮煌煌蹗蹗沦晦蛮鼍名副其实南牧难爲情尿盆儿霓裳羽衣盼祷槃纡千克曲江会弱緆霜管水厄通引官吞风饮雨土顽宛延温厉吴牛喘相传销售额小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