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绵的意思、纯绵的详细解释
纯绵的解释
亦作“ 纯緜 ”。纯丝;丝绵。《文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夫荷旃被毳者,难与道纯緜之丽密。” 李善 注:“ 瓚 以为纯丝。” 宋 陆游 《家居》诗:“溪柴胜炽炭,黎布敌纯绵。”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三》:“京师之烧刀,舆隶之纯绵也。然其性兇憯,不啻无刃之斧斤。”
词语分解
- 纯的解释 纯 (純) ú 专一不杂:纯粹。纯然。单纯。纯金。纯铜。纯正。纯净。纯熟。纯度。 丝:“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 大:纯嘏(极大的福分)。 人品的美好:纯朴。纯真。纯厚。纯笃。纯洁
- 绵的解释 绵 (綿) á 蚕丝结成的片或团,供絮衣被、装墨盒等用:丝绵。绵绸。绵里藏针。 像丝绵那样柔软或薄弱:绵薄。绵软。绵力。 像丝绵那样延续不断:绵延。绵联。绵长。绵亘。连绵。 性情温和:他平时挺绵。
网络扩展解释
“纯绵”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以下从不同角度进行解释:
一、基本释义
-
字面本义
指“纯丝或丝绵”,即未经掺杂的丝绸或丝织品。例如《文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中提到“纯緜之丽密”,陆游《家居》诗中“黎布敌纯绵”均为此意。
-
比喻义
引申为“纯洁无瑕的品质”或“纯真善良的性格”,常用于形容人的品德。例如成语“纯绵之士”即指品质高尚的人,如《左传》中“纯绵之士,亦有土风”的用法。
二、详细解析
-
词源与演变
- 最早可追溯至《左传·襄公十二年》,用于描述人的品德。
- 后世文学作品(如宋代诗词)也保留其本义,指代丝织品或柔软材质。
-
使用场景
- 褒义:赞美性格纯真或作品风格柔和(如“观廷宾先生的画,纯绵可口,回味无穷”)。
- 中性/贬义:结合语境可表达“单薄无力”,如“绵力”“绵薄”。
三、相关组词与示例
- 纯绵之士:品德高尚之人(典故用法)。
- 纯绵可口:形容艺术作品的柔和美感(现代引申用法)。
- 黎布敌纯绵:陆游诗中对比粗布与丝绵的质感。
“纯绵”兼具物质与精神双重含义,既可指具体的丝织品,也可比喻纯洁的品质或柔特性。其用法需结合语境区分褒贬,常见于文学与历史文本中。
网络扩展解释二
纯绵(chún mián)是一个汉字词语,指的是柔软细腻、质地纯净的棉花。拆分部首和笔画来看,「纯」的部首是「纟」,具有5个笔画;「绵」的部首是「糸」,具有6个笔画。
「纯绵」一词来源于古时候的文字,早期的汉字写法中,「纯」是用「糸」表示的,而「绵」则是用「糸」和「棉」的组合表示的。在繁体字中,「绵」仍然采用「糸」和「棉」的结合形式。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变化,「纯」的古代写法中,「糸」形状更接近于「纟」的样子,而「绵」则多种多样,有的是用「糸」和「棉」组合,有的则像「絻」或「绢」的字形。
以下是一些关于「纯绵」的例句:
1. 这块面料是纯绵的,触感十分舒适。
2. 这个枕头填充物用的是纯绵,非常适合人们的睡眠。
3. 我们家里的床上用品都是纯绵的,非常柔软。
一些与「纯绵」相关的组词包括「纯棉」、「纯白绵」等,它们表示的都是纯净、柔软的棉质材料。
与「纯绵」相类似的词语有「绵软」、「柔绵」等,它们都形容物品柔软、细腻的特性。
反义词方面,与「纯绵」相对的表达可以是「粗糙」、「刺痛」等词语,用来形容质地不纯净、触感粗糙的材料。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