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押书的意思、行押书的详细解释
行押书的解释
行书: 又称“行押书”,“行狎书”。行书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既有楷书的平整方正,又有草书的流畅便捷,且不象草书放纵难认,又较楷书生动简便,行笔不滞,如行云流水,故名行书。是社会上广泛使用的手写书体。接近楷书的行书,称行楷;接近草书的行书,称行草。行书,行楷,行草是相对的概念,并无严格的划分标准。
词语分解
- 行的解释 行 í 走:行走。步行。旅行。行踪。行百里者半九十。行云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行远自迩。 出外时用的:行装。行箧。行李。 流通,传递:行销。风行一时。 从事:进行。 流动性的,临时性的:行商。行营。
网络扩展解释
“行押书”是行书的别称,主要用于日常书写,尤其在签名、书信等场景中使用。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行押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书体,兼具楷书的规整与草书的流畅,书写便捷且易于辨认。它也被称为“行狎书”,其中“狎”通“押”,意为签署、署名,因此常用于签字或传递讯息时的随手书写。
2.名称由来
- “行”的含义:一说指书写如行云流水般自然;另一说认为“行”指执行,即用于日常事务的实用书体。
- “押”的含义:本义为署名、画押,因该字体常用于签名或文书往来,故得名。
3.历史记载
- 最早由三国时期书法家钟繇提出,他将书体分为“铭石书”“章程书”“行押书”三类,其中行押书专指行书。
- 南朝羊欣在《采古来能书人名》中提到:“行狎书,相闻者也”,说明其多用于书信交流。
4.特点与用途
- 实用性:相比楷书的严谨和草书的难辨,行押书更贴近日常书写需求,兼具效率与美观。
- 分类:接近楷书的称“行楷”,接近草书的称“行草”,但两者界限并不严格。
5.文献佐证
- 《魏书·崔玄伯传》记载崔玄伯善“行押之书”,唐代韦续《五十六种书并序》也提及此名称。
- 宋代曾慥《类说》引《书法苑》称钟繇三体之一为“行押”,即行书。
总结来看,“行押书”是行书在历史发展中的一种别称,强调其实用性与签署功能,常见于汉魏至唐宋文献记载。若需进一步了解其演变或书法实例,可参考《采古来能书人名》《类说》等古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行押书》的意思
《行押书》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在往来经商时,由买卖双方约定的一种信用凭证,用以保证支付或交付货款的一种书面形式。它表达了商人之间互信互用的行为,意味着信用、诚信和商业信誉。
《行押书》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行押书》这个词可以拆分为:
- 行(行: xíng,行走的意思,由“彳”和“亍”组成)
- 押(押: yā,用力按住,由“扌”和“甲”组成)
- 书(书: shū,书写,由“⺆”和“十”组成)
总共有11个笔画。
《行押书》的来源
《行押书》源于古代商贸往来中的信用凭证,是双方商人用以保障商业交易的一种书面形式。在古代商业发展阶段,由于交通不便利、信息传递困难,商人之间往来互信度较低,因此需要一种有效的方式来确保交易的安全和可靠性。《行押书》就是在这种需要下应运而生。
《行押书》的繁体
《行押书》的繁体字为「行押書」。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行押书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其中“亍”字在古代常用的写法是“丨彳”,“扌”字在古代常用的写法是“从”,而“⺆”字在古代常用的写法是“勹”。因此,古时候《行押书》的写法为「行押書」。
《行押书》的例句
1. 好的商业信誉是做生意成功的关键,要时刻保持行押书。
2. 在商场上,用《行押书》可以保障双方的权益。
与《行押书》相关的词语
组词:信用、诚信、商业信誉。
与《行押书》近义词
类似的成语有:保证书、借据、信票。
与《行押书》反义词
相对的反义词是:欠条、违约。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