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峭厉的意思、峭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峭厉的解释

(1).陡峻。《论语·阳货》“古之矜也亷” 宋 朱熹 集注:“亷,谓稜角峭厉。”峭,一本作“ 陗 ”。 清 姚鼐 《观披雪瀑记》:“山林之幽邃,水石之峭厉,若故为诡愕以相变焉者,是我邑之奇也。”

(2).严刻;严肃。《太平御览》卷二一四引《三国志·吴志》:“ 暨艷 字 子休 ,为选曹尚书,性峭厉,好清议。”今本《三国志·吴志·张温传》作“狷厉”。 明 袁宗道 《贺邑邹太孺人节寿序》:“公为人宽厚深沉,无峭厉刻薄之气。”《明史·马汝骥传》:“ 汝驥 行己峭厉,然性故和易,人望归焉。”

(3).形容文笔奇特锋利。 明 宋濂 《<林伯恭诗集>序》:“躁易之人,其诗浮以靡;苛刻之人,其诗峭厉而不平。” 清 蒋湘南 《与田叔子论古文第二书》:“ 宋 代诸公,变峭厉而为平畅; 永叔 情致紆徐,故虚字多; 子瞻 才气廉悍,故间架阔。”

(4).料峭尖利。形容寒风或寒意。 朱自清 《别后》诗:“空空的房子,冷的开水,冷的被窝,峭厉的春寒呀,我怀中的人呢?” 沙汀 《替身》:“而正因为地段恰当平原山沟相接的峡口,春寒也就更峭厉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峭厉,是一个汉语形容词,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一、形容寒风尖利刺骨

指风力强劲寒冷,刺入肌骨。

例:峭厉的北风呼啸而过,行人纷纷裹紧大衣。

字义溯源:


二、形容文笔或性情严厉尖刻

指语言、文字或人的性格锋芒毕露,严厉而不留情面。

例:鲁迅先生的杂文以峭厉的笔锋直指社会弊病。

字义溯源:

此义项由“寒风刺骨”的物理感受隐喻引申,强调言辞或态度的尖锐苛刻。

近义词:犀利、尖锐、冷峻


权威参考来源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释义:①(寒风)刺骨。②(文笔、言辞)尖锐严厉。

  2.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收录“峭厉”词条,强调其“刚硬峻切”的引申义。

  3.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

    对“峭”“厉”的独立释义佐证其组合后的语义关联。

(注:因未检索到可公开引用的在线词典链接,此处标注权威纸质工具书作为学术依据。)

网络扩展解释

“峭厉”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使用场景不同有所差异,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峭厉”主要形容陡峻、严苛、文笔锋利或寒风尖利的特点,常见于文学或历史文献中。


二、详细解释

  1. 陡峻
    指山势或物体陡峭险峻。
    例句:清代姚鼐《观披雪瀑记》中描述“水石之峭厉”,即形容瀑布周围岩石的陡峭。

  2. 严刻;严肃
    形容性格或态度严厉、苛刻。
    例句:《三国志·吴志》提到人物“性峭厉”,指其性格刚正严苛。

  3. 文笔奇特锋利
    用于文学评论,指文章风格锐利、锋芒毕露。
    解析:明代宋濂认为“苛刻之人,其诗峭厉”,强调文风与性格的关联。

  4. 寒风尖利
    描述寒冷刺骨的风或天气。
    用法:如“峭厉的北风”,突出寒意凛冽。


三、使用场景与延伸


四、相关词语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朱熹《论语集注》或姚鼐的游记。

别人正在浏览...

搬九别树一旗笔债不遣不吐不茹楚巴诞将道新喜堤塘杜门谢客凡走发衅朏明干烦干叩干止梗逆冠裾函活鹤表鬨然华艳坚牡娇纵积极修辞惊嘑墐户谨识刻识了楼两截事柳芽毛头冥蒙念恤迁谪轻略秋标邱少云全整日毂赡老蛇龙神儿审谨释疑书袋叔末隋堤速客锁窗太常退版頽业退智宛妙伪戾襄阳礮潇颾夏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