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律文的意思、律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律文的解释

法律条文。 唐 韩愈 《应所在典帖良人男女等状》:“鞭笞役使,至死乃休,既乖律文,实亏政理。” 鲁迅 《花边文学·迎神和咬人》:“我不知道法律,但大约 民国 以前的律文中,恐怕也未必有这样的规定罢。”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律文”是汉语中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构词法和历史用法两方面解析:

一、字义溯源 “律”本义指古代校正乐音标准的管状仪器,《说文解字》释为“均布也”,后引申为规范行为的准则;“文”在甲骨文中象形为交错纹路,本义指文字、条文,《尔雅》注“文,书也”。二字组合构成偏正结构,字面意为“成文的法律规范”。

二、专业释义 《汉语大词典》界定为“法律条文”,特指法典中具备强制约束力的书面规定。该词在汉代已见于典籍,《汉书·刑法志》载“律文烦苛”,唐代《唐律疏议》作为现存最早完整法典,其正文部分即标注为“律文”。

三、语用特征 现代汉语中多用于法学领域,指代法律文件的主体条款,区别于司法解释或实施细则。如《民法典》编纂时强调“律文表述需兼顾严谨性与通俗性”。该词具有书面语体色彩,常见于学术著作、法律文书等正式语境。

网络扩展解释

“律文”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及扩展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指法律条文,即国家或政权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具体条款。例如唐代韩愈在奏章中批评官府违背律文对平民施以苛刑(《应所在典帖良人男女等状》),鲁迅也通过民国前后的律文对比揭示旧法制的局限(《迎神和咬人》)。

二、字义分解

  1. 律(lǜ):
    • 本义为法律、规则,如《说文解字》释为“均布也”,引申为普遍遵守的准则。
    • 古代指音律标准,将乐音分为十二律(六律与六吕),后也用于诗歌体裁(如律诗)。
  2. 文(wén):
    • 指文字、条文,如《礼记》载“文,书也”,强调书面化的规范形式。

三、扩展说明

如需进一步探究古代律法或音律文化,可参考《唐律疏议》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暗幽幽宝勒卑子并拢不祧钓游低密冻原督过伐柯犯事冯相甘陵部归饷黄葵呼叫混漫荚果贾利讲摩健将界约经履静青津遣窘相蠲恤举鼎绝膑勘劾硠礚狼燧寥狼蔓生植物腼怀妙吹侔拟穆忞前挽后推钦産青芒情亲亲信求竈头不如告竈尾雀离浮图人牧扇构善渊射鸱都将豕折十头太平策天崩地坼题引筒簟图谶刓印万语千言违阻问经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