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避殿减膳的意思、避殿减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避殿减膳的解释

同“ 避殿损膳 ”。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景定慧星》:“丁丑,避殿减膳,下詔责己,求直言,大赦天下。”《宋史·神宗纪一》:“辛酉,以来岁日食正旦,自己丑避殿减膳,罢朝贺。”《宋史·徽宗纪一》:“壬午,以日当食避殿减膳,降天下囚罪一等,流以下释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避殿减膳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文化内涵的复合词,由“避殿”与“减膳”两个行为组合而成,专指古代帝王在国家遭遇灾异或重大过失时,通过降低自身生活规格以示自省、敬畏天意的礼仪行为。其核心含义与用法如下:

一、词义解析

  1. 避殿

    指帝王暂时离开正殿(象征最高权力的场所),移至偏殿或简朴宫室处理政务。此行为象征暂避尊位,反思己过,体现对天命的谦卑。《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古时帝王引咎自责的一种表示”,即通过降低礼仪规格传递罪己态度。

  2. 减膳

    指帝王主动削减日常膳食的种类与数量,如撤去荤腥、减少菜肴。此行为象征节制享乐,体恤民艰。《古代汉语词典》释义为“帝王在灾异发生时减少饮食,以示自责”。

二、文化内涵与使用场景

该词主要用于描述帝王在以下情境中的自省行为:

三、历史渊源与思想基础

此制度源于先秦“天人感应”思想,汉代董仲舒进一步系统化,主张君主德行影响天道。帝王通过降低物质待遇(减膳)与礼仪规格(避殿),向天地神明传达悔过诚意,同时安抚民心。唐宋时期成为固定礼制,《唐会要》《宋史》中均有多次记载。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
  2. 《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14年)
  3. 《宋史·仁宗本纪》(中华书局点校本)
  4. 《中国古代礼制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注:因古籍文献无直接在线数字资源,以上来源未附链接,但均为学界公认权威出版物,可于图书馆或学术数据库检索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

“避殿减膳”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bì diàn jiǎn shàn,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义

指古代帝王或权贵在特定情况下主动避开宴会场合、减少膳食,以表达节俭、谦虚的态度,或用于自我责罚、祈求消灾。

二、详细解释

  1. 字面解析:

    • 避殿:避开宴会或正式场合的正殿。
    • 减膳:减少饮食的规格和数量。
    • 合起来表示通过降低物质享受来体现自省或谦逊。
  2. 引申意义:

    • 古代帝王在天灾、异象(如日食、彗星)或国家危机时,通过“避殿减膳”表示自责,祈求上天宽恕。例如《宋史》记载,宋神宗、宋徽宗均曾因此举下诏责己、大赦天下。
    • 也用于批评奢侈行为,倡导节俭之风。

三、历史背景

四、近义表达

五、使用场景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历史事件或文献出处,可参考《宋史》相关记载或宋代笔记《齐东野语》。

别人正在浏览...

拜宠剥裂边角料剥落逋客持衡拥璇重新愁怨村姑淡巴菰斗鹌鹑蠹敝独行独断翻茬翻风滚雨凤友鸾交过名姑妐黄卢狐禅洁纯妓馆技击枃降金台积臧絶丽绝无仅有君辱臣死跼趚巨镇刻炼蜡绢临谷谩谩怒噪披霜冒露愆殃签字起节青睐檠木牲歃圣世身姿身做身当谈次添仓天浆通假推陈致新往鉴踠局五欲下碇税香火道人香炉峯相如渴小半暇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