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查办。《后汉书·杨伦传》:“今 任嘉 所坐狼藉,未受辜戮,猥以垢身,改典大郡,自非案坐举者,无以禁絶姦萌。”
“案坐”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和来源分析:
查办、追究责任
这一含义源自《后汉书·杨伦传》的用例:“自非案坐举者,无以禁绝奸萌。”此处指对失职者进行审查惩处。古代“案”通“按”,有审查之义,而“坐”指连坐或定罪,组合后表示依法追究责任。
形容官员不作为(成语用法)
现代词典中引申为成语,指官员懒散地坐在案前却不处理公务,含贬义。例如:“某些官员案坐终日,民生问题无人过问”。
建议进一步查阅《汉语大词典》或《古代汉语词典》获取更系统的历史语料分析。
案坐 (àn zuò) 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在案桌上或座位上工作、学习或休息。
案坐的拆分部首是木,拆分后的笔画分别是5画和7画。
案坐一词的来源比较简单。案字指的是案桌,古代办公或学习的地方。坐字表示坐在案桌或座位上。两个字组合在一起,表示人坐在案桌或座位上工作、学习或休息。
在繁体字中,案坐对应的是「案座」。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案字的上方有一个「安」字旁,表明案桌是一个人工安放的地方;坐字则由「土」和「坐」两个部分组成,表示人在土地上坐着。整个词的写法与现代大致相同。
1. 我喜欢在静谧的图书馆案坐,专心阅读。
2. 学生们认真地在课桌旁案坐,进行考试。
3. 办公室里的员工们每天都在自己的工位案坐,努力工作。
案桌、案头、案板、案里、案外、坐姿、坐垫、坐标、坐牢、坐骑、坐席
坐在座位上、就座、休息
站立、行走、动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