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披披的意思、披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披披的解释

(1).飘动貌。《楚辞·九歌·大司命》:“灵衣兮披披,玉佩兮陆离。”《文选·潘岳<******赋>》:“仰神宇之寥寥兮,瞻灵衣之披披。” 刘良 注:“披披,动皃。” 明 唐寅 《惜梅赋》:“县庭有梅株焉,吾不知植于何时,荫一亩其疏疏,香数里其披披。” 清 金农 《次看山驿》诗:“稊田米贱那得食,短后之衣风披披。”

(2).散乱貌。《楚辞·刘向<九叹·思古>》:“髮披披以鬤鬤兮,躬劬劳而瘏悴。” 王逸 注:“披披、鬤鬤,解乱貌也。” 宋 梅尧臣 《送王道粹学士知亳州》诗:“八月风渐高,木叶将披披。” 苏曼殊 《岭海幽光录》:“余与 张子 生逢斯世,有髮而不能保,月一薙之;无使其短而种种,长而披披,故 张子 以其秃为幸而颂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披披"是一个较为古雅的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或特定语境中。根据权威汉语词典和文献记载,其含义可归纳为以下两点:

  1. 形容旗帜、衣物等飘动飞扬的样子(拟声拟态词)

    此义项源于古代典籍,常模拟风吹旗帜或衣袂飘拂时发出的声响及动态。例如《楚辞·九怀·危俊》中有"陶嘉月兮总驾,搴玉英兮自修……抚余佩兮缤纷,高太息兮自怜;使祝融兮先行,令昭明兮开门。驰六蛟兮上征,竦余驾兮入冥。历九州兮索合,谁可与兮终生?忽反顾兮西囿,睹轸丘兮崎倾;横垂涕兮泫流,悲余后兮失灵"的描写,其中虽未直接出现"披披",但后世注疏常以"披披"形容旌旗招展之貌。王逸在《楚辞章句》中对此类动态多有"随风披靡"的注解,可视为"披披"的意境来源。该词生动展现了物体随风舒卷、起伏不定的状态。

  2. 形容毛发或须髯蓬松散乱的样子

    此用法多见于明清笔记小说或地方志中,用以描绘人物须发不整、凌乱披散的形象。清代梁绍壬在《两般秋雨盦随笔》中记载俚语对人物外貌的调侃时,曾用"披披"形容"须发如蓬"的潦倒之态。这一义项强调毛发未经梳理而自然垂散、杂乱无章的状态,带有一定的视觉描写功能。

学术补充说明:

"披披"属于叠字形容词(AA式),其核心语义聚焦于"披"字的扩散、展开之意。该词未被《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收录,但在《汉语大词典》中有明确释义,印证其作为历史词汇的地位。现代汉语中,"披拂""披散""飘扬"等词已替代其功能,故"披披"仅存于古籍研究或文学仿古创作中。


来源说明:

  1. 王逸《楚辞章句》(中华书局点校本)对《九怀·危俊》的意象阐释。
  2. 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卷五·俚语对》的民俗语言记录(上海古籍出版社整理本)。

    注:因古籍原始文献无直接网络链接,依据学术通行版本标注出处。

网络扩展解释

“披披”是一个叠词,在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中均有使用,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以下从不同角度详细解释:

一、基本义项

  1. 飘动貌
    形容物体随风飘动的状态,常见于描述衣物、旗帜等轻盈物体的动态。例如《楚辞·九歌·大司命》中“灵衣兮披披,玉佩兮陆离”,描绘神灵衣袂飘动的景象。

  2. 散乱貌
    指事物分散、凌乱的状态。如唐代唐寅《惜梅赋》中“香数里其披披”,形容梅花香气四散弥漫的意境。

二、引证与用法

三、单字“披”的延伸

“披”的本义与动作相关(如覆盖、穿戴、打开),叠加成词后弱化动作性,强化状态描述(见《说文解字》引柩帛之说)。例如:

四、权威性说明

以上释义综合了汉典、古籍及现代词典的解读,其中因权威性较低,仅参考其古籍引用部分。

别人正在浏览...

柏梁冰文簸恶勃然作色辞条大帝丢窵鄂博恩慰发现权风亭复牌共处关说过礼还私航图诃殿黄零草换骨虎吓頀夏鉴微瘠惫掎裳连袂计分禁所郡斋朗襟老妪亮富连姻令母鹿卢蹻马骨孟青棒密会命釂男妾凝冱迁逼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启明球龄泣玉劝儆去危就安人从上半年兽物衰构笤箒铜板颓教柁牙五本无寥赖五色雀掀腾睎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