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 柏梁台 。《史记·孝武本纪》:“其后则又作 柏梁 、铜柱、承露僊人掌之属矣。” 南朝 梁 江淹 《倡妇自悲赋》:“去 栢梁 以掩袂,出 桂苑 而敛眉。” 唐 李白 《双燕离》诗:“ 柏梁 失火去,因入 吴 王宫。” 明 刘基 《次韵和石末公见寄》之五:“ 汉 殿千门锦绣开,不堪一夜 柏梁 灾。”
(2).借指宫廷。 唐 韦渠牟 《览外生卢纶诗因以示此》诗:“终期内殿联诗句,共汝朝天会 柏梁 。”参见“ 柏梁臺 ”。
(3).指《柏梁诗》。 唐 元稹 《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序:“逮至 汉武 ,赋《柏梁》诗而七言之体具。”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评诗》:“ 韩子苍 曰:‘《柏梁》作而诗之体坏;《河梁》作而诗之意乖。’” 清 赵翼 《瓯北诗话·七言律》:“自《古诗十九首》以五言传,《柏梁》以七言传,於是才士专以五七言为诗。”
(4).泛称应制诗。 唐 张九龄 《奉和圣制南郊礼毕酺宴》:“饱德君臣醉,连歌奉《柏梁》。”参见“ 柏梁体 ”。
(5).指柏梁体。 金 王偓 《古仙人辞》序:“得古仙人词於壁间……观其体则柏梁,事则终始二 汉 ,字画在 钟 王 之间。”参见“ 柏梁体 ”。
“柏梁”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以下是综合各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柏梁台
指汉武帝时期修建的柏梁台,是汉代著名建筑。据《史记》记载,此台以香柏为梁建造,后毁于火灾。李白《双燕离》中“柏梁失火去”即指此事,成为历史典故。
借指宫廷
因柏梁台为皇家建筑,后世诗文常以“柏梁”代指宫廷。如唐代韦渠牟诗句“共汝朝天会柏梁”,即以柏梁象征帝王居所。
《柏梁诗》
指汉武帝在柏梁台与群臣联句创作的七言诗,被称为“柏梁体”,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联句诗形式。其特点是句句押韵,对后世七言诗发展有重要影响。
应制诗泛称
因《柏梁诗》属君臣唱应制作品,后代将类似宫廷应制诗统称为“柏梁”或“柏梁体”。如清代王偓评价古诗时提到“体则柏梁”。
人名寓意(补充)
作为名字时,“柏”象征坚贞长寿,“梁”喻指栋梁之才,组合寓意坚毅正直、才华出众。但此用法与历史典故无直接关联。
其他说明:
建议通过汉典或沪江词典查阅更详细的古文例证。
邦统葆佾不到唱诗班成丁饬归春路锉刀调送多历年稔二蛋非夫衡连珠黄管见谷噍骂寄泊纪念章筋角谨敛集约隽异空观酷拟来龙儿郎官星略知一二蓼扰纚绋龙准公落座鲁禽漫灌贸位侔德拇动脑杓子弄潮钳梏清铎青铜海瞿卢折娜上征烧毛神泉神蘂形茹蛇山折正石揵室怒市色书办束柎太阳黑子铴锣团扁晚杀猥辱文雄小眚狎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