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鞞鼓的意思、鞞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鞞鼓的解释

(1).古代用于祀神之鼓,属六鼓中雷鼓一类。《礼记·月令》:“﹝仲夏之月﹞是月也,命乐师脩鞀鞞鼓。” 孔颖达 疏:“鞞鼓者,则《周礼》鼓人职掌六鼓,雷鼓鼓神祀之属是也。”

(2).古代军中所用之乐鼓。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鞞鼓喧兮从夜达明,胡风浩浩兮暗塞营。” 唐 白居易 《长恨歌》:“ 渔阳 鞞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明 赵南星 《宋文帝》:“乃自将渡河, 元謨 闻鞞鼓之声而遁, 魏 人追击败之。”

(3).借指战事。 唐 独孤及 《唐杨公遗爱碑颂》:“刚毅公廉,仁明爱人,起鞞鼓间,为 唐 循吏。”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鞞鼓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礼乐器和军乐器,其含义和用途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定义与分类 鞞鼓属于古代六鼓体系中的雷鼓类,主要用于祭祀活动。据《周礼·鼓人》记载,六鼓中的雷鼓专用于祭祀神明,鞞鼓作为其分支,承担着沟通天地的仪式功能。

二、军事应用

  1. 作为军乐核心:自汉代起成为军队重要乐器,曹植《鼙舞歌》中"乐人舞鼙鼓"生动描绘了其在军阵中的震慑效果
  2. 指挥信号工具:与钲鼓配合使用,通过不同节奏传递军事指令,形成"鸣金收兵,击鼓进军"的指挥体系

三、历史演变 • 起源:民间乐器,后纳入宫廷礼制 • 汉章帝时期:创作《鞞鼓曲》五篇,完成礼乐化转型 • 金元时期:改称朔鼙,在仪仗中与建鼓、应鼓形成组合建制

四、文化象征 在文学作品中常作为战争意象,如曹植诗句"鞞鼓暄兮,从夜达明",既描述军乐场景,又暗喻战事绵延。该鼓器的发展轨迹折射出中国古代礼乐制度与军事文化的交融过程。

网络扩展解释二

鞞鼓的意思

《鞞鼓》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响亮的鼓声和鞭炮声。

拆分部首和笔画

鞞鼓的拆分部首是革(皮革部)和鼓(鼓部),共计17个笔画。

来源

《鞞鼓》一词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中。其中“鞞”指的是一种能发出响亮声音的皮鞭,而“鼓”则指的是一种能发出声音的乐器,二者结合在一起形成了“鞞鼓”这个词。

繁体

鞞鼓的繁体字为「轟鼓」。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鞞鼓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具体的写法在不同历代的字典和文献中可能会有差异,而现代通用的写法是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确定的。

例句

1. 欢快的鞞鼓声回荡在整个村庄里。

2. 鞞鼓声宣告了节日的到来。

组词

鞞鼓并没有常见的组词,它通常作为一个单独的词语使用。

近义词

鞞鼓的近义词包括:震耳欲聋的锣鼓声、嘹亮的鞭炮声。

反义词

鞞鼓的反义词包括:寂静无声、安静的环境。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