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不殊的意思、不殊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不殊的解释

(1).没有区别;一样。 汉 扬雄 《解嘲》:“世异事变,人道不殊。” 唐 杜甫 《小至》诗:“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人情物理,大抵不殊。”

(2).谓身首尚未分离。指自6*杀未死。《汉书·淮南王传》:“太子自刑,不殊。” 颜师古 注:“殊,絶也,虽自刑杀,而身首不絶也。”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杨贞妇》:“ 静安 守节不嫁,权贵争求之,至截髮自剄,不殊。”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缅甸归诚本末》:“﹝ 刘藻 ﹞因於三月癸酉中夜,挑灯默坐,驱侍者出,自剄不殊,宛转於牀榻间,七日乃死。”

(3).未绝。《新唐书·吴兢传》:“皇运不殊如带。”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不殊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不殊"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但在古籍和特定语境中可见。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主要有以下两层核心意思:

  1. 相同;没有区别:

    • 这是"不殊"最基础的含义。"殊"本义为"不同"、"差异","不殊"即表示"没有不同"、"一样"。
    • 例证与出处:
      • 《史记·太史公自序》:"法后王,何也?以其近己而俗变相类,议卑而易行也。学者牵于所闻,见秦在帝位日浅,不察其终始,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悲夫!"(司马迁在论述为何要效法近代的君王时,指出原因之一是时代相近、风俗变化类似,议论切实可行。他批评那些见识短浅的学者,因为秦朝统治时间短就嘲笑它,不敢深入探讨其兴亡,这与用耳朵吃饭(比喻不切实际)没什么不同。这里的"无异"即"不殊"之意,强调"没有区别")。
      • 《汉书·高帝纪下》:"大王功德之著,于后世不宣。昧死再拜上皇帝尊号。"(这里虽未直接出现"不殊",但"不宣"有"没有不同"、"一样显著"的意味,可辅助理解"不殊"表"相同"的用法逻辑)。
  2. 未断绝;未死(特指自杀未遂):

    • 这是"不殊"一个非常具体且常用的古义。"殊"有"断绝"、"死"的意思(如"殊死"),故"不殊"指"没有死"、"未断绝",尤其常用于描述自杀(如刎颈、割喉)而未立即死亡的情况。
    • 例证与出处:
      •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项羽自刎而死)。而对比之下,《汉书·张耳陈馀传》:"(贯高)乃仰绝亢,遂死。"(贯高仰头割断喉咙而死)。当描述自杀未立即死亡时,则用"不殊"。如《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太子即自刭,不殊。"(太子随即自刎,但没有立刻死去) 。
      • 《后汉书·隗嚣传》:"嚣病且饿,出城餐糗糒,恚愤而死。"(李贤注引《前书音义》曰:"…以刀割颈为自刭。不殊者,虽断而不至于死也。")这个注释直接解释了"不殊"在自杀语境下的确切含义是"虽受伤但未致死"。

"不殊"在古汉语中主要有两个意思:一是指"相同,没有差异";二是指"(自杀)未死,未断绝性命",这是一个非常具体的历史用法。理解该词需紧密结合上下文,尤其是在涉及历史事件或人物传记的古籍中,"不殊"常指向第二种含义。现代汉语中,除特定引用古文或学术研究外,此词已极少使用。

网络扩展解释

“不殊”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三种含义:

一、没有区别;一样

这是最常见的含义,强调事物或状态完全相同,无差异。例如:

二、自杀未死

特指古代自刎时未割断脖颈,身首未分离的状态。例如:

三、未绝;未断绝

表示事物未完全终止或消失。例如:


提示:以上解释综合了《晋书》《汉书》等古籍用例及现代词典释义。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4、5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哀书边郊蚕事赤溜出律赐廕得逞钓采雕困雕丽冻轮恩分噶嘣钢缆赶山蛤粉工人运动谷産扢蒂绛帻娇饶进退韵倦路沮溺抗进考极猎渭吏课灵丝六枝子镂子推陆大夫马埒朦朦忪忪俛起明远楼莫须能征惯战凝待匏陶诮恼契密起柁热洛何审克沈练时范豕食暑往寒来四外私隙算口酸醎滩頭髫童条纹同等学历万事通无筴现化小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