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瓜沉李的意思、浮瓜沉李的详细解释
浮瓜沉李的解释
见“ 浮瓜沉李 ”。
词语分解
- 浮的解释 浮 ú 漂在水面上,与“沉”相对:浮桥。浮力。浮标。浮萍。浮泛。浮沉。漂浮。浮光掠影。 表面的:浮皮儿。浮土。浮雕。 空虚,不切实:浮夸。浮华。 不沉静,不沉着:轻浮。浮躁。 暂时的:浮记。浮支。 可
- 李的解释 李 ǐ 落叶小乔木,果实称“李子”,熟时呈黄色或紫红色,可食:李代桃僵(原用“桃”“李”共患难来喻兄弟相爱相助,后喻互相顶替或代他人受过)。投桃报李。李下不正冠(喻要避免不必要的嫌疑)。桃李不言,下自
网络扩展解释
“浮瓜沉李”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fú guā chén lǐ,以下是详细解释:
1.字面含义与出处
- 字面意思:将瓜和李子浸泡在冷水中以消暑。瓜因密度低浮于水面,李子密度高沉入水底,故称“浮瓜沉李”。
- 出处:源自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的《与朝歌令吴质书》,原文为“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冰”。
2.比喻义与情感内涵
- 核心意义:形容夏日消暑的闲适生活,也泛指清凉的消夏方式。
- 深层情感:在三国乱世背景下,该成语还隐含着对宁静生活、真挚友情的向往,以及对青春时光的追忆。
3.用法与结构
- 语法结构:联合式成语,可作补语或定语,如“浮瓜沉李的夏日时光”。
- 变体形式:亦作“沉李浮瓜”,如元代马致远《新水令·题西湖》中“沉李浮瓜”的用法。
4.文学与历史背景
- 曹丕在信中追忆与友人吴质等人的游猎、赋诗场景,通过“浮瓜沉李”展现文人雅士的消暑雅趣,也暗含对友情的珍视。
5.例句与扩展
- 明代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中写道:“多少王孙公子雪藕调冰、浮瓜沉李也不为过”。
- 现代可引申为对避暑生活的诗意描述,如“夏日午后,浮瓜沉李,闲话家常”。
这一成语既是对古代消暑方式的记录,也承载了文人雅士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兼具实用与文学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二
《浮瓜沉李》这个词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形容人在选取事物时轻重不分、不分轻重。它可以拆分为“浮”、“瓜”、“沉”和“李”四个字。其中,“浮”部首为“氵”,笔画数为三画;“瓜”部首为“瓜”,笔画数为九画;“沉”部首为“水”,笔画数为七画;“李”部首为“木”,笔画数为七画。
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民间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到果园里采摘果实,他不辨别贵重与一般的果实,却只将浮在水面上的瓜果捡了起来,而将沉在水底的李子却抛弃不顾的情景。后来,这个故事被用来形容人在做事时不分轻重,片面看待问题。
《浮瓜沉李》这个成语在繁体字中的写法和简体字一样,无太大差别。
古代的汉字写法有所不同,但《浮瓜沉李》这个成语中的字在古代的写法与现代基本一致,只是书写形状稍有差异。
以下是一个例句:“他对待新员工的态度很浮瓜沉李,无论对谁都一视同仁。”
与《浮瓜沉李》意思相近的成语有:“轻重倒置”、“蔚然成风”。
与《浮瓜沉李》意思相反的成语有:“深思熟虑”、“权衡利弊”。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的问题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