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聘弓的意思、聘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聘弓的解释

古代聘问时持用之弓。《穀梁传·隐公元年》:“聘弓鍭矢不出竟场。” 杨士勋 疏:“聘,问也。古者以弓矢相聘问。”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聘弓是古代礼仪中用于聘问仪式的特制弓矢,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和礼制功能,主要释义如下:

一、本义与形制

指古代诸侯相互聘问时使者所持的礼器弓。《汉语大词典》释为:“聘问时所用之弓”,其形制有特殊要求。《礼记·曲礼上》载:“聘弓韣弓”,郑玄注:“韣,弓衣也。聘弓谓孤弓,形制稍曲,区别于军用直弓。”表明聘弓需配弓衣,且弧度与战弓不同,象征和平交往而非武力。

二、礼仪功能

在“聘礼”(诸侯国间外交仪式)中作为信物。《周礼·秋官·大行人》记载,使者持弓象征“以威示礼”,通过张弛动作表达睦邻诚意。《仪礼·聘礼》详述使者“执弓入,三揖三让”的流程,聘弓在此成为身份凭证与礼节载体。

三、文化象征

  1. 和平意向:弓矢本为兵器,聘弓去其镞(箭头),体现“化干戈为玉帛”之意。《春秋左传注疏》载:“聘以弓,示不用武”,强调其非战属性。
  2. 等级标识:据《礼记·王制》,聘弓材质(如桑木或柘木)、纹饰依使者爵位有严格区分,反映周代礼制等级秩序。

四、历史演变

西周至春秋时期为聘礼核心器物,战国后随聘问礼式微而少见。《三礼辞典》指出,汉代典籍中“聘弓”仅存于礼制追述,实物多见于青铜器铭文(如西周册命文书),印证其盛行于先秦。


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2. 《仪礼注疏》(中华书局点校本)
  3. 《春秋左传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
  4. 《三礼辞典》(钱玄著,江苏古籍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聘弓是古代礼仪中用于聘问场合的一种专用弓,其含义和背景可归纳如下:

  1. 核心定义
    聘弓指古代诸侯国之间进行外交聘问时使用的礼仪性弓箭。这一行为源于《穀梁传·隐公元年》记载的“聘弓鍭矢不出竟场”,即聘问时需携带特制弓箭作为礼节象征。

  2. 聘问制度背景
    聘问是周代形成的诸侯国间定期互访制度,具有政治沟通和礼仪规范的双重意义。杨士勋在注释中提到“古者以弓矢相聘问”,说明弓箭在当时外交中既是武器,也象征和平交往的诚意。

  3. 使用规范
    聘弓需与鍭矢(轻箭)配套使用,且严格限制在国境范围内携带。《穀梁传》特别强调“不出竟场”,反映古代对军事物资跨境流通的管控,以及通过限制武器传递和平信号的外交智慧。


以上解释综合了《穀梁传》原文及历代注疏,主要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权威辞书。若需查看完整文献记载,可查阅《春秋穀梁传注疏》相关章节。

别人正在浏览...

白芽碧洞波委云集伯夷叔齐补正猜薄苍老襜裙错谬大庙吊灾睇视洞察其奸都卢伎额角風候焚尸扬灰改调膏味公助关护归途过见荐陈简闻僭轶浇醨矫俗饥寒交切荆三棱警卫员军婚瞌铳苛切宽褐来月梁父两心躐进龙尾道马鬣麻苎冥宝谋府牧歌盘滩敲锣卖糖,各干一行骎淫全身远害曲议儒秀生口守宰束马悬车斯世嵩溟颓山笑扯扯消溶小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