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梁甫 ”。1.山名。 泰山 下的一座小山,在今 山东省 新泰市 西。古代皇帝常在此山辟基祭奠山川。《吕氏春秋·尊师》:“ 颜涿聚 , 梁父 之大盗也,学於 孔子 。”《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八年﹞禪 梁父 。” 裴駰 集解引 臣瓒 曰:“古者圣王封 泰山 ,禪 亭亭 或 梁父 ,皆 泰山 下小山。” 汉 扬雄 《长杨赋》:“方将俟元符,以禪 梁甫 之基,增 泰山 之高。” 唐 韩愈 《贺册尊号表》:“方将议明堂、辟雍之事,撰 泰山 、 梁父 之仪。” 明 何景明 《梁甫吟》:“君不见 泰山 高高, 梁甫 在其半。” 清 曹寅 《过沂水有怀芷园弟》诗:“ 龟蒙 森蔽翳, 梁父 意如何?”
(2).《梁父吟》或《梁甫吟》的省称。 唐 王昌龄 《放歌行》:“今者放歌行,以慰《梁父》愁。” 宋 刘克庄 《汉宫春·吴侍郎生日》词:“且吟《梁甫》,谁管他, 冶子 、 田强 。” 元 贡师泰 《题伊尹耕莘图》诗:“先农有诗亦有谱,后世 南阳 咏《梁父》。” 明 高启 《魏使君见示吕忠肃公旧赠诗因赋》:“有时歌《梁甫》,慷慨人未识。”
“梁父”一词主要有以下三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指泰山下的小山,位于今山东省新泰市西,古代帝王常在此举行祭祀山川的仪式。例如:
指嬴姓赵氏的先祖,是造父的曾孙、叔带的曾祖父。这一支系后来迁至晋国,成为赵国的奠基者。例如:
即《梁父吟》(或《梁甫吟》),为汉代乐府诗题,以诸葛亮所作版本最著名。诗中“二桃杀三士”典故,暗喻权谋与忠义,例如: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吕氏春秋》《史记》等古籍,或查阅山东省地方志。
《梁父》是一个汉字词语,以“梁”作为声旁,以“父”作为义旁。它的意思是梁木的父亲,也可以泛指梁木的家族或园林建筑中使用的梁木。
按照汉字的部首,可以将《梁父》拆分为 “木”部和“父”部。其中,“木”部表示木头,为梁的主体部分,而“父”部则表明这是一个与父亲有关的词语。
根据笔画计算,汉字《梁父》总共有14画。其中,“梁”部分为11画,而“父”部分为3画。
梁父一词来源于古代汉语,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文献《礼记·檀弓上》中。文中有一句“梁父吟寿”,意为山梁上的父亲歌颂他的寿诞。
在繁体字中,梁父的写法与简体字基本相同,只是在字形上稍有差异。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下,人们可能会使用不同的繁体字写法,但基本意义和拆分方式保持一致。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梁父的字形可能会有所变化。汉字的演变过程中,形状和结构发生了一些调整。然而,无论在哪个时期,梁父的基本意思和拆分方式都保持一致。
1. 他的祖辈是制造梁木的名家,所以他被尊称为梁父。
2. 这个庭院的梁父是以稀有的檀木制作而成。
梁木、父亲、梁柱、横梁、梁上、木梁、梁床、梁头、一梁百孔、石梁
横梁、木梁、石梁
横梁下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