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伯夷叔齐的意思、伯夷叔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伯夷叔齐的解释

商 末 孤竹君 之二子。相传其父遗命要立次子 叔齐 为继承人。 孤竹君 死后, 叔齐 让位给 伯夷 , 伯夷 不受, 叔齐 也不愿登位,先后都逃到 周 国。 周武王 伐 纣 ,二人叩马谏阻。 武王 灭 商 后,他们耻食 周 粟,采薇而食,饿死于 首阳山 。见《吕氏春秋·诚廉》、《史记·伯夷列传》。《论语·公冶长》:“ 伯夷 叔齐 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邢昺 疏引《春秋少阳篇》:“ 伯夷 姓 墨 ,名 允 ,字 公信 。伯,长也;夷,謚。 叔齐 名 智 ,字 公达 , 伯夷 之弟, 齐 亦谥也。”封建社会里把他们当作抱节守志的典范。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伯夷叔齐”的含义及历史背景,综合权威史料可总结如下:

一、词义解析
“伯夷叔齐”指商末孤竹国(今河北卢龙)的两位王子伯夷和叔齐,因兄弟让国、叩马谏伐、不食周粟等事迹,成为中华文化中“气节”与“礼让”的象征。其故事最早见于《史记·伯夷列传》,后因《论语·公冶长》中孔子评价“不念旧恶,怨是用希”而广为人知。

二、核心事迹

  1. 兄弟让国
    伯夷为孤竹君庶长子,叔齐为嫡幼子。父亲欲传位叔齐,但叔齐认为应遵“长幼有序”让位兄长,伯夷则坚持“父命不可违”拒绝继位。两人最终逃离孤竹国,由次子继位。

  2. 叩马谏伐
    二人投奔周文王,但适逢周武王伐纣。他们以“父死不葬非孝,臣弑君非仁”为由拦马劝阻,被姜子牙称为“义人”但未被采纳。

  3. 不食周粟
    周朝建立后,二人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拒绝食用周朝粮食,最终饿死,留下“义不食周粟”的典故。

三、典故与评价

四、争议与补充

总结
伯夷叔齐并非成语,而是历史人物典故,其核心精神在于:
① 对礼法原则的坚守
② 对个人气节的重视
③ 对暴力更迭的反思
他们的故事深刻影响了中国士人的价值观,成为儒家“仁”“义”思想的重要案例。

网络扩展解释二

伯夷叔齐 词义: 伯夷叔齐是指中国古代两个忠孝仁义的兄弟,他们以无私奉献和忍辱负重而著称。在中国文化中,伯夷叔齐被视为楷模人物,代表了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忠诚的精神。 拆分部首和笔画: 伯(彳 + 八,5笔) 夷(大 + 匕,10笔) 叔(又,4笔) 齐(齐字头部分,11笔) 来源: 伯夷叔齐的故事最早出现在《尚书·周书·微子之命》中,记载了他们弃官舍位、耕种田地的传说。他们的行为体现了他们对忠孝和仁义的崇高追求,值得后人学习和传承。 繁体: 伯夷叔齊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伯夷叔齐的部分字形可能有所不同,但整体上与现代写法相似。 例句: 古代经典中的例句:“伯夷叔齐,不用乡党,不畔亲属。”意思是伯夷叔齐不依附乡里同族人,也不背离亲属。 组词: 忠孝仁义、道德品质、无私奉献、忍辱负重、楷模人物 近义词: 贤兄弟、忠义兄弟、德行高尚之兄弟 反义词: 背离兄弟、不忠不义之行

别人正在浏览...

罢逐冰河不凡不明不暗黪黪惨沮长长短短城建承权衬施吃白酒崇大崇贵倒运打请电子排布式雕章镂句風生爐风韵府考割据格纳库乖迕柧棱黑藻黄碧惶愦毁丑烜爚旌斿矜弘进修生纠绞挤压眷留椋鸟连具枷凌架流离颠顿溜刷马蹄银猛虎插翅般伏乾尸驱剪裙襕审别手不干净水灵酸凄叹恨桃花饭体看童妙外电危怖惟兮卧揖西成谢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