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洞的意思、碧洞的详细解释
碧洞的解释
(1).石洞。 唐 王勃 《九成宫颂》序:“丹溪碧洞,吐纳虹霓。”
(2).指道观。 唐 钱起 《仲春晚寻覆釜山》诗:“碧洞志忘归,紫芝行可搴。”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仙道·道院》:“清观、紫宫、银宫、金闕、丹房、碧洞、丹臺,《白六帖》:‘皆道观也。’”
词语分解
- 碧的解释 碧 ì 青绿色的玉石:碧玉。 青绿色:碧绿。金碧辉煌。碧空。 笔画数:; 部首:石; 笔顺编号:
- 洞的解释 洞 ò 窟窿,深穴,孔:洞穴。山洞。洞箫。空洞。漏洞。洞府。洞天。 打洞,打成洞(穿透):一狼洞其中。 透彻地,清楚地:洞悉。洞穿。 说数字时用来代替零。 笔画数:; 部首:氵;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碧洞”一词在汉语中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结合古典文献和诗词用例可详细解释如下:
-
自然景观意义上的“石洞”
指青翠或幽深的山洞,常用来描绘自然山水中的洞穴景观。例如:
- 唐代王勃在《九成宫颂》序中写道:“丹溪碧洞,吐纳虹霓”,形容碧绿山洞与溪流交相辉映的自然奇观。
- 宋代方信孺《西江月》中“碧洞青崖著雨”一句,亦通过“碧洞”强化雨后山涧的清新意境。
-
道教文化中的“道观”
代指道教修行场所,因道教崇尚自然,道观多建于山林洞壑之间,故以“碧洞”隐喻清修之地。例如:
- 唐代钱起《仲春晚寻覆釜山》诗云:“碧洞志忘归,紫芝行可搴”,将“碧洞”与采仙草(紫芝)关联,体现道观的神秘色彩。
- 清代《事物异名录》明确记载“碧洞”为道观别称,与“丹房”“紫宫”等并列。
文学意境:该词在诗词中常营造两种氛围——或表现山水空灵之美(如李峤“自然碧洞窥仙境”),或烘托隐逸修道之境(如黄机“松间碧洞,鹿养新茸”),体现了汉语词汇“一词多境”的文化特质。
网络扩展解释二
碧洞(bì dòng)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拆分部首可以分为“玉”和“水”,分别表示玉石和水。根据笔画的拆分,可以看出碧洞共有12画。这个词语的来源与自然景观有关。在古代,人们用“碧洞”来形容在山谷中的清澈而幽静的泉水或湖泊。它是由青石所垒成的洞口,洞内亦是清澈见底。在繁体字中,碧洞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在古时候,汉字写法略有不同,但没有改变词义。下面给出一个例句:每当我走近碧洞,都能感受到它纯净的美。
组词:碧洞并没有太多的可以与之组词的词汇,因为它是一个独立的词语。
近义词:仙境、瑶池、清泉
反义词:浑浊、污浊、混沌
希望这些内容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