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口的意思、生口的详细解释
生口的解释
(1).指俘虏。《汉书·西域传上·鄯善》:“时 汉 军正 任文 将兵屯 玉门关 ,为贰师后距,捕得生口,知状以闻。” 唐 李翱 《论事疏表》:“至如 淄青 生口 夏侯澄 等四十七人,皆所宜诛斩者也。”《金史·娄室传》:“﹝ 娄室 ﹞获生口问之,其帅 李良辅 也。”《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捕得生口,云 北汉 主城中市所射之箭。”
(2).指奴隶。《后汉书·东夷传·倭》:“ 倭 国王 帅升 等献生口百六十人,愿请见。”《北史·房谟传》:“前后赐其奴婢,率多免放, 神武 后赐其生口,多黥面为房字而付之。” 金 元好问 《大司农丞康君墓表》:“大父讳 成 ,尝与昆弟分财。他田宅定无所问,止取南中生口十餘人,纵为民而已。” 元 张翥 《城南》诗:“尽驱丁男作生口,鬼妾鬼马充其家。”
(3).牲畜。《三国志·魏志·王昶传》“吾友之善之,愿儿子遵之” 裴松之 注引《任嘏别传》:“﹝ 任嘏 ﹞又与人共买生口,各雇八匹。”《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 贾涉 ﹞央 王小四 在村中另顾个生口,驮那妇人一路往 临安 去。” 清 李渔 《玉搔头·微行》:“走不动了,僱两个生口,骑了去罢。”
词语分解
- 生的解释 生 ē 一切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了最初的体积和重量,并能发展长大:诞生。滋生。生长。 造出:生产。 活的,有活力的:生存。生命。生物。生机。出生入死。舍生取义。 有生命的东西的简称:众生。丧
- 口的解释 口 ǒ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口腔。口才。口齿。口若悬河。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口。 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港口。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古北口。喜峰口。 破裂的
网络扩展解释
“生口”是一个多义的古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历史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层释义:
一、核心含义
-
指俘虏
本义为“活口”,特指战争中捕获的、能提供情报的敌方人员。例如《汉书·西域传》记载“捕得生口,知状以闻”。学术研究指出,“生口”与“生人”不同,语义更强调“活人”的实用价值。
-
指奴隶
古代文献中常将“生口”作为奴隶的代称,多来源于战俘或被掠夺的人口。如《后汉书》提到倭国献“生口百六十人”,北朝时期亦有将生口黥面为奴的记载。
-
指牲畜
部分语境中,“生口”与“牲口”混用,代指牛马等役使动物。例如《三国志》注引《任嘏别传》记载“共买生口,各雇八匹”。
二、语义辨析
- 与“牲口”的区别:
“生口”本义为活人(俘虏或奴隶),而“牲口”是“物名+表状语素”构成的词,专指被役使的动物。两者在词源和用途上存在本质差异。
三、使用场景
- 历史文献中多用于描述战争、外交(如献俘)或社会制度(如奴隶制)。
- 现代汉语中已罕用,需注意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含义。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书》《后汉书》等原始文献,或查阅语言学分析如知网相关研究。
网络扩展解释二
生口是一个汉字词语,具有多种意思。它的拆分部首是生和口,生是左边的部首,代表生命或生长等含义;口是右边的部首,代表嘴或食物等意思。生口的笔画数为九画。
生口这个词的来源不太明确,但它可以出现在一些古代文献中。有一种说法是,生口最早是指动物的口,后来又引申为人类的口,即嘴巴。另外,生口也可以指人的嘴气,特指刺激嘴部而引起的痛苦。
生口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与简体字基本相同,只是结构稍有差异。繁体字的写法中,生部分上面是一个「畾」字旁,下面则是「牠」字旁。而「牠」字在繁体字中表示不同的含义,一般指代动物的第三人称。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生口的形状和现代有所不同。生部分的上面是一个「一」字框,下面是「口」字,而右边是一个「从」字旁。这样的写法多呈现在古籍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形状渐渐变得更加规范。
以下是一些关于生口的例句:
1. 小明受伤后嘴巴疼痛,生口难以言说。
2. 这种食物很辣,吃下去会感到满嘴生口。
3. 大部分动物的生口都能用来进食和发声。
一些与生口相关的组词包括生长、生命、生活等。生长指植物或动物从幼小到成熟的过程;生命表示有机体具有的生存和发展的力量;生活涵盖人类的日常存在和活动。
近义词方面,与生口较为接近的词汇有口腔、口红、口感等。反义词则可以包括闭口、闭嘴、失语等,它们表示嘴巴关闭或无法说话的状态。
总结来说,生口是一个拥有多重含义的汉字词语。它的来源历史悠久,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有着独特的形状。在现代,我们可以运用生口这个词来描述与嘴巴、口腔相关的事物,以及与嘴部疼痛、不适相关的情况。
别人正在浏览...
爱尚安期公保摄边夏兵严晨牝淳质从闲登明选公电场强度藩邦房契奋袂浮光裘负要感性知识鲠愤公里呱呱关卡鼓谈花鬨冱涸魂爽斛觫胡做僭服奬就贱室叫苦连天僥荣即墨牛举名俊节钧折行仓拘絷空砦力钱马可·波罗目光如豆逆走贫剧欺君轻白攘斥肉案三和土稍天申椒树炮隋唐演义天符推绎帷薄无况痟首下一步檄笔心腹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