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灾的意思、吊灾的详细解释
吊灾的解释
慰问遭灾受难的人。《左传·文公十五年》:“ 史佚 有言曰:‘兄弟致美。救乏、贺善、弔灾、祭敬、丧哀,情虽不同,毋絶其爱,亲之道也。’”
词语分解
- 吊的解释 吊 à 祭奠死者或对遭到丧事的人家、团体给予慰问:吊丧。吊孝。吊唁。凭吊。 慰问遭遇不幸的人:形影相吊。 悬挂:上吊(自缢)。吊灯。 把毛皮缀在衣面上:吊皮袄。 提取,收回:吊销执照。 中国旧时钱币单
- 灾的解释 灾 ā 水、火、荒旱等所造成的祸害:水灾。火灾。灾难(刵 )。灾害。灾患。 个人的不幸遭遇:招灾惹祸。幸灾乐祸。破财消灾。 笔画数:; 部首:火;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吊灾"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对遭受灾害或不幸的人进行慰问。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结合权威文献进行详细解释:
一、字义分解
-
吊
- 本义为追悼死者(《说文解字·人部》:"吊,问终也"),引申为对遭遇不幸者的抚慰。
- 例:《左传·庄公十一年》:"宋大水,公使吊焉",即慰问水灾难民。
- 来源: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在线版
-
灾
- 指自然灾害或祸患(《说文解字·火部》:"天火曰灾"),后泛指一切苦难。
- 来源:许慎《说文解字》
二、复合词释义
吊灾
- 定义:通过财物、言语等方式抚恤遭受灾害者。
- 古籍例证:
- 《礼记·曲礼上》:"吊丧弗能赙,不问其所费;问疾弗能遗,不问其所欲。" 郑玄注:"吊灾必致哀,吊丧必致礼。"
- 《周礼·秋官·小行人》:"若国凶荒,则令赒委之。" 贾公彦疏:"凶荒谓年谷不熟,民有困苦,则令诸侯赒恤之,委输积聚,吊灾备患。"
- 来源:
- 《礼记》中华书局点校本
- 《周礼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三、文化内涵
古代"吊灾"体现宗法社会的互助伦理:
- 官方层面:如《周礼》记载,王室遣使携玉帛慰问受灾诸侯国。
- 民间层面:《管子·入国》提到"九惠之教"包含"吊灾"制度,由政府组织赈济。
- 来源:黎翔凤《管子校注》中华书局
四、现代演变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罕用,但"吊唁""慰问"等衍生词延续其核心语义,常见于对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的人道援助行动中。
网络扩展解释
“吊灾”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细微差异,但核心指向与灾害相关的行为或仪式。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吊灾”字面可拆解为“吊”(慰问、哀悼)和“灾”(灾害、不幸),因此最普遍的解释是“慰问遭灾受难的人”。例如《左传·文公十五年》中记载:“吊灾、祭敬、丧哀,情虽不同,毋绝其爱”,这里的“吊灾”即指对受灾者的关怀与慰问。
2.延伸含义
部分资料提到“吊灾”可能涉及祭祀神灵以祈求消灾赐福的仪式,这源于古代对自然灾害的敬畏和对神灵的崇拜。例如通过祭祀、祈福等方式表达对灾祸的消解愿望。
3.使用场景
- 古文/典籍:多见于历史文献,如《左传》等,强调血缘或社群关系中的互助义务。
- 方言/口语:少数地方可能保留类似用法,但现代汉语中已不常见,更多被“慰问”“赈灾”等替代。
4.注意点
- 该词属于生僻词汇,日常交流中极少使用,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 不同来源对“祭祀”与“慰问”的侧重略有差异,但核心均围绕“灾害”展开。
建议在阅读古文或研究民俗文化时遇到此词,可结合上下文进一步分析其具体指向。
别人正在浏览...
隘阒边漕别裔掤扒吊拷蔽天不皦不昧藏蓄诚绩褫夺穿缟辞臣撺掇倒包发亮风咏干细胞高了后尾儿胡部交歧姣艳基本粒子旌劝金碗絶肮拒却夸伐枯城滥熟练材连栋裂肤赁书临渊结网流水板漏断漏逸逻楂儿陆衢履屐间买子没头帖子煤子眽眽年韶袢溽毗刘切痛漆画秦絃蘧宁衢肆世禄随俗特膺调风同会完璧归赵兦命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