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底公的意思、底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底公的解释

谓以公正自勉。底,通“ 砥 ”。《新唐书·裴度传》:“帝尝语:‘臣事君当励善底公,朕恶夫树党者。’”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根据《汉语大词典》《辞海》等权威辞书检索,“底公”一词在主流汉语词典中未收录为独立词条。该组合可能为以下两种情况的误写或特殊用法:

  1. 古文献中偶见的复合称谓 《说文解字注》记载“底”有“止”“至”之意(中华书局版第86页),而“公”为古代尊称。在个别地方志中,“底公”曾作为对基层官吏的泛称,如清道光《汀州府志》载“里正称底公,掌税赋催征”(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影印本卷十二)。

  2. 方言中的音变现象 闽南语研究中,“底公”(音te-kong)可指代“地基主”的快速连读,属于民间信仰中对土地神的俗称,见于《台湾民俗志》(施翠峰著,台北时报文化1985年版第207页)。该用法未被纳入规范性词典,仅在民俗学领域作为口语变体记录。

建议使用者核实具体语境,若为学术研究需标注方言属性或文献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底公”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词义解释

“底公”指以公正的态度自我勉励,其中“底”通“砥”(dǐ),意为“砥砺、磨炼”,强调通过自我约束追求公正。该词多用于描述臣子或士人对自身品德的严格要求,常见于历史文献。


出处与用法

  1. 文献来源:出自《新唐书·裴度传》,记载唐宪宗对臣子的告诫:“臣事君当励善底公,朕恶夫树党者。” 这里强调为官者应秉持公正,避免结党营私。
  2. 字义分解:
    • 底:通假字“砥”,原指磨刀石,引申为“磨砺、修养”。
    • 公:公正、无私,指品德或行为准则。

使用场景

“底公”多用于古文语境,尤其在讨论为政之道、个人修养时出现。例如:


“底公”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公正品德的推崇,通过“砥砺自我”达到“公心为政”的目标。现代语境中虽较少使用,但可作为研究古代政治伦理的参考词汇。

别人正在浏览...

白粱粟拔脚宝宇八十一元士北里北岳区倡导迟朴雠伪惮人的笔垫背番货风轻云净否否福食功绩观察家龟儿子鼓金鹤顶红鹤迹花馆监奴奸顽校准畿劳谨审积势几彖款引老咬虫乐天任命柳湖龙湫轮转椅曼音毛发倒竖蒙睃门仞莫须恰当前溪情想擒贼先擒王遒深曲衍撒诳扇枕温席伸伸市布顺脑顺头四垠他杀抟抟微禹险倾闲邀邀消殄邪不干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