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戒师的意思、戒师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戒师的解释

(1).授戒之师。《心地观经·报恩品下》:“若欲受持上品戒,应请戒师佛菩萨。”

(2).为僧尼的通称。 元 秦简夫 《剪发待宾》第二折:“做娘的请客三番,敢剪做戒师,我甘分无辞。”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戒师是佛教术语,指在受戒仪式中主持或监督僧人、信徒遵守戒律的导师。《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主持授戒的僧人”,其核心职责包括传承佛法规范、指导修行者持守清规,是佛教制度中维系戒律体系的关键角色。

从宗教实践角度,戒师需具备三项资格:第一,自身持戒清净,需满足“十年以上僧腊”的资历(《佛学大辞典》,商务印书馆);第二,精通律藏典籍,能系统讲解《四分律》《梵网经》等戒律文献(中国佛教协会官网“三坛大戒”专题);第三,获得寺院或佛教组织的正式认证,如汉传佛教中需经羯磨法会议定(《禅林象器笺·职位门》)。

该词源可追溯至唐代律宗典籍,《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明确记载:“欲受具戒,先请戒师”。随着佛教中国化进程,戒师制度在宋代形成完整体系,既包含“得戒和尚”“羯磨阿阇黎”等不同分工,也衍生出“三师七证”的授戒仪轨(《敕修百丈清规》卷五)。现代佛教界仍严格遵循此传统,2023年九华山甘露寺传戒法会便依古制延请三十位戒师(《法音》期刊2024年第2期)。

网络扩展解释

“戒师”一词在佛教及相关文献中有以下两种主要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

一、佛教术语中的含义

  1. 授戒之师
    指在佛教仪式中为弟子传授戒律的师父,具有重要宗教职能。如《心地观经·报恩品下》提到:“若欲受持上品戒,应请戒师佛菩萨”(),强调戒师需具备佛菩萨般的德行。此角色常见于出家受戒仪式中,需由德高望重的僧侣担任。

  2. 僧尼的通称
    在元杂剧等文学作品中,“戒师”被用作对僧尼的泛称。例如元曲《剪发待宾》中写道:“敢剪做戒师,我甘分无辞”(),此处“戒师”代指出家人,可能与当时的社会语言习惯相关。

二、其他可能的解释辨析

部分现代资料(如)提出“戒师”为成语,意为“警惕教导者的错误,倡导独立思考”,但此解释缺乏古籍或权威文献支持,可能与词语误用或新解相关,建议谨慎采纳。

“戒师”的核心含义仍围绕佛教语境展开,需根据具体文本判断其指向授戒者还是僧尼群体。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心地观经》等佛教经典或元代戏曲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白板天子堡垒北京地下铁道屏绝博浪沙不想出怅悢産植车封崇雉丛辰弹抵紞纩大自在砥石風勃封略凤帐改序过历孤筠邯郸曲轰然鸿羲黄檀宦人回充痎痁叽叽嘈嘈警露金荆沮谢康衢歌璘藉鸾縧卖账摸排逆拒潜转弃本七返还丹耆龟青岛轻货亲嘴雀翎柔温三奸闪荡上菜説溜了嘴塌嘴调理驼翔亡国大夫玮艺香草美人鲜醒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