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亭午的意思、亭午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亭午的解释

[noon;midday] 正午;中午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李白《古风》

详细解释

正午。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尔乃 羲和 亭午,游气高褰。” 宋 苏轼 《上巳出游随所见作句》诗:“三杯卯酒人径醉,一枕春睡日亭午。” 清 龚自珍 《尊隐》:“日之亭午,乃炎炎其光,五色文明。”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辛亥游录》:“八月十七日晨,以舟趣 新步 ,曇而雨,亭午乃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亭午”是汉语中表示时间概念的词汇,专指太阳运行至天空正中的时刻,即正午时分。《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日当正午”,这一释义体现了汉字“亭”在古汉语中的“直立”“居中”意象,与天体运行的方位特征相呼应。

从词源学分析,“亭”字原指古代道路旁供人休憩的建筑物,因其形态高耸直立,引申出“中正不偏”的含义。汉代典籍《说文解字》注:“亭,民所安定也”,后逐渐演变为时间概念中的中点指代。这一语义演变在南北朝文献中已见成熟用例,如郦道元《水经注·江水》载:“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唐代李白《古风》亦有“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的诗句佐证。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将“亭午”标注为书面用语,常见于文学创作与历史文献。相较于口语化的“中午”,“亭午”更具典雅色彩,多用于强调特定时刻的庄重性或自然现象的精准描述,如天文观测记录中“亭午日晷无影”的科学表述。该词汇收录于《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版)第1295页,并作为重点文言词汇列入中学语文教材注释体系。

网络扩展解释

“亭午”是汉语中表示时间的词汇,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释义

二、古籍出处与例句

  1. 《三峡》(郦道元)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翻译:若不是正午或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2. 《游天台山赋》(晋·孙绰)
    “羲和亭午,游气高褰。”
    翻译:正午时分,云气散开,阳光普照。

  3. 《古风》(李白)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
    描写:正午车马扬尘,道路昏暗。

三、使用特点

四、近义词与关联词

“亭午”是古代对正午的雅称,常见于山水诗文或历史文献中,通过具体语境可更直观理解其时间指向。

别人正在浏览...

补阙拾遗采问叉路超幽程朱之学疮肿从嫂村措大鼎力相助敦懿二郊風月常新负任蒙劳甘贫公厘贵妃榻孤櫂海凫横拱画材皇军肩摩毂击兼听嘉议大夫积恩记功经贸金市金银山舅氏眷重句稽孔姬哭灵聆韶落魄籙图马八二铭篆米渖眯睎牛奶柹平昼颇棱铅焊请剑取戾稍水庶甿四蕃天眼开题扇桥吐泄万贯刓弱违恨五雀六燕贤弟向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