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马驾车走十天的路程。《荀子·劝学》:“騏驥一跃,不能十步;駑马十驾,功在不舍。” 杨倞 注:“言駑马十度引车,则亦及騏驥之一跃。” 王先谦 集解:“ 刘台拱 曰:十驾,十日之程也。旦而受驾,至暮脱之,故以一日所行为一驾。若十度引车非驾义也。” 宋 苏轼 《和叔盎画马次韵》:“駑鮐饱官粟,未受一洗空。十驾均一至,何事籋云风?”
“十驾”是一个源自《荀子·劝学》的典故性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归纳如下:
词源与基本释义
出自《荀子·劝学》:“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比喻意义
荀子通过对比骐骥(良马)与驽马,强调持之以恒的重要性:良马虽快,若中途放弃,反不及持续前行的劣马。故“十驾”被引申为“坚持不懈的努力”。
文学应用
后世文人常以此典勉励勤学或表达锲而不舍的精神。例如:
“十驾”既指驽马十日行程的具体概念,更承载了中华文化中强调积累与坚持的哲学思想,成为激励后进者的经典典故。
《十驾》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指十匹马的驾驶或者指挥。在古代常常用于描述人们驾车的情景。
《十驾》由两个部首组成:十部首和马部首。
十驾的总笔画数为20画。
《十驾》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驾乘文化。在古代,驾驶是一种重要的交通方式,人们经常使用马车进行长途旅行。《十驾》一词源于古人对马匹驾驶的抽象表示,用来形容驾车场景或者指挥驾驶十匹马。
《十驾》的繁体字为「十駕」。
在古时候,《十驾》可能会有不同的写法,例如「拾車」、「十匹駕」等。古人的书写方式有时会因为时代和个人的习惯而有所差异。
1. 他熟练地驾驶着十驾,迅速穿越了人群。
2. 在古代,十驾常常用于皇帝或贵族的出行场景,彰显其尊贵的身份。
驾车、驾驶、驾驭、驾驶证、驾驶员、驾驶舱
十辆、十只车、十个马车
零驾、无驾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