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讨伐芟除。《旧唐书·李绛传》:“及 镇州 节度使 王士真 死,朝廷将用兵讨除, 絳 深陈以为未可。” 宋 范仲淹 《上吕相公书》:“如未克胜,贼势不衰,纵入讨除,岂肯逃散。”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七》:“况 元 之遗孽尚在朔漠, 明玉珍 在 蜀 , 梁王 在 云南 ,方事讨除,未遑远略。”
“讨除”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析:
“讨除”指通过讨伐或清除的方式消除不良事物或隐患,强调主动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例如《旧唐书·李绛传》中提到的“用兵讨除”,即通过军事行动平定叛乱。
以上解释综合自《汉语词典》(查字典)、汉典及历史文献用例。如需进一步查阅,可访问相关词典网站获取完整信息。
讨除指的是消除、清除、铲除等意思,指通过努力去除掉或摆脱某种不好的事物或现象。
讨除的拆分部首是言和页,笔画是5画。
讨除是两个意义相近的动词组合成的词汇,讨的意思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行动,除的意思是去掉、消除。因此,讨除就是通过行动去消除某种不好的事物或现象。
《讨除》的繁体字是「討除」。
在古时候,汉字「讨除」的写法可能有些变化,但基本上依然保持了「讨」和「除」两个字的基本形状和意思。
1. 我们要讨除社会上的不公平现象,实现真正的平等。
2. 他通过努力学习,终于讨除了自己的懒散习惯。
与「讨除」有关的组词有:讨厌、讨好、除去、除夕等。
与「讨除」意思相近的近义词有:消除、清除、铲除、去除等。
与「讨除」意思相反的反义词有:保留、维持、保有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