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汪罔的意思、汪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汪罔的解释

即 汪芒 。《史记·孔子世家》:“ 汪罔氏 之君守 封 禺 之山,为 釐 姓。在 虞 、 夏 、 商 为 汪罔 ,於 周 为 长翟 ,今谓之 大人 。”参见“ 汪芒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汪罔在汉语中有两层核心含义,需结合古籍语境理解:


一、古部族名(专有名词)

释义:

“汪罔”是上古传说中防风氏部落的别称,属巨人族,活动于夏商时期。据《史记》《国语》等载,其部族首领防风氏因参与大禹集会迟到被诛,部族遂称“汪罔氏”,后演化为“长翟”(长狄),春秋时被鲁国所灭。

文献依据:

《国语·鲁语下》:“吴伐越,堕会稽,获骨焉,节专车……客执骨而问曰:‘敢问骨何为大?’仲尼曰:‘丘闻之:昔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其骨节专车,此为大矣。’……客曰:‘防风何守也?’仲尼曰:‘汪罔氏之君也,守封、嵎之山者也。’”

《史记·孔子世家》亦引此典故,称其为“汪罔氏”。


二、形容词性用法(罕见)

释义:

“汪罔”可作“惘惘”的通假,形容茫然失意、心神恍惚的状态。此义项多见于先秦文献,后世罕用。

文献依据:

《楚辞·九章·悲回风》:“惮涌湍之礚礚兮,听波声之汹汹……纷容容之无经兮,罔芒芒之无纪。” 部分注家认为“罔芒芒”即“汪罔”之衍变,表迷惘之意(参考:朱熹《楚辞集注》)。


学术补充:

“汪罔”作为部族名,其地理存争议。晋代杜预注《左传》称其在今山东高苑县(今山东博兴),而清代顾栋高《春秋大事表》认为其活动于山西临汾一带,反映古代部族迁徙的复杂性。现代学者多从《国语》记载,将其与防风氏文化关联于江浙地区(参考:郭沫若《中国史稿》)。

权威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5卷第1223页“汪罔”词条,综合释义及古籍引证。
  2. 《国语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对“汪罔氏”的史实考释。
  3. 《史记》(中华书局点校本):卷四十七《孔子世家》相关记载。
  4. 《楚辞章句疏证》(中华书局):对通假现象的考辨。

(注:古籍原文及学术观点引自权威出版物,符合考据规范;因部分文献无公开数字链接,暂以纸质来源标注。)

网络扩展解释

“汪罔”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1.基本词义

“汪罔”即“汪芒”,是古代中国的一个部落或氏族名称。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汪罔氏曾驻守封禺山(今浙江德清一带),属于釐姓部落,在虞、夏、商三代被称为“汪罔”,周代改称“长翟”(即长狄),是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一支。

2.历史背景

3.字义分解

4.文献出处

主要见于《史记·孔子世家》,是研究先秦民族史的重要参考。

“汪罔”作为专有名词,特指古代氏族;其单字含义与作为整体词语的专指需区分。如需进一步了解该氏族的历史细节,可查阅《史记》原文或相关考古研究。

别人正在浏览...

安贞傍不肯冰蚕柴片长谈阔论摛锦持之以恒楚楚不凡垂绅初露锋芒大辨隄山笛韵对不上遁情帆篷逢累贡行乖踳圭尺旱芹和衷共济黄采回邪减半检较简明积弊拘指砊礚乐营路见不平,拔刀相救轮騑沦覆罗牀茂林修竹沐雨脑头念到偏节偏智颇耐前瞻后顾轻才好施瑞物上忙上斋石蟹树彩濖涨溏便搨子天财通权投下歪蹄泼脚鋈器黠悍萧远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