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峻的悬崖。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嵩山日记》:“两旁危崖万仞,石脊悬其间,殆无寸土。” 清 龚自珍 《西域置行省议》:“先期斩危崖,划仄岭,引淙泉,泻漫壑。”
"危崖"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高耸而险峻的山崖或悬崖。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并附权威参考来源:
危崖(wēi yá)
释义:指陡峭险峻、高耸而令人畏惧的山崖或悬崖。"危"强调高峻与危险,"崖"指山体或岩石陡立的边缘。整体形容地势险要、令人望而生畏的自然地貌。
示例:
"登山者紧贴危崖,缓慢向上攀爬。"
"瀑布从危崖顶端倾泻而下,声震山谷。"
形态特征
强调山崖的垂直陡峭与高度落差,常伴有岩石裸露、坡度极大、难以攀援的特点,隐含坠落风险。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ISBN 978-7-100-12450-8,第1352页。
情感色彩
带有危险、震慑的意象,常见于描绘自然奇观或险境,如"危崖耸立""危崖千仞",传递壮美与危机并存之感。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ISBN 978-7-5326-3450-5,第6卷第112页。
文学应用
古典诗词中多用于渲染险峻环境,如李白《蜀道难》中"畏途巉岩不可攀"(巉岩即危崖),喻指艰难处境。
来源:《全唐诗》卷一百六十二,中华书局,1960年。
来源: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学名词》(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21年。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
"仰见危崖刺天,层岩叠嶂,石色苍黑。"
(描述黄山天都峰的险峻景象)
来源:朱惠荣校注《徐霞客游记》,中华书局,2016年,ISBN 978-7-101-11858-4。
当代使用中,"危崖"仍保留原始含义,亦引申比喻危机四伏的处境(如"经济危崖"),强调紧迫性与不可控风险。
来源:《新华成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5年,ISBN 978-7-100-11375-5。
“危崖”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详细解释: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或近义词辨析,可参考权威词典网站(如、)。
白圜邦纪宝贝疙瘩标准状况必诺怖恐步月登云常燠産前诚士宸掖创格炊琼爇桂怱次丹凤朝阳等杀颠倒黑白斗历独甚焚鱼鳱旦沟眼画土分贡鴐鹅拣选解鬭借问旌直勼合离鸿眉端孟博登车密雨沤凼膨大飘簸砏汃平壹倩笑迁葬窃虫齐规琴弦曲譬折拗释绶肃黜随逮台宗躢鞠袒露讨价还价颓志望断白云顽素挖肉补疮微物黠傲协力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