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鼗鞞的意思、鼗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鼗鞞的解释

泛指小鼓。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鼗鞞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生僻的复合词,特指两种古代的小型打击乐器——鼗与鞞。它们常作为礼乐或军乐中的节奏乐器使用,多见于先秦及汉代的典籍记载。以下从词义、形制、用途及文化内涵进行详细解释:


一、单字释义与乐器形制

  1. 鼗 (táo)

    鼗即后世所称的“拨浪鼓”,是一种带柄的小鼓。其形制为鼓身两侧缀有耳坠(鞀耳),鼓柄贯穿鼓身,摇动时耳坠击打鼓面发声。《汉语大词典》释为“小鼓,犹今之拨浪鼓”。

    字源:从“兆”声,与“鞀”通假(《说文解字》注:“鞀,鞀辽也”),后演变为“鼗”。

  2. 鞞 (bǐng)

    鞞原指刀剑鞘,引申为一种小型骑鼓或军鼓。《汉语大词典》注:“鞞,刀室也……又指小鼓”。其形制较小,可手持或悬挂于腰间,多用于行军或仪仗队列中控制节奏。


二、复合词“鼗鞞”的语义

“鼗鞞”作为复合词,泛指小型鼓类乐器,常见两种解释:

  1. 并列结构:分指鼗鼓与鞞鼓两类乐器,如《周礼·春官》载“掌鼗鼓、鞞鼓”的乐官职掌。
  2. 统称结构:泛指节奏型小鼓,如《诗经·周颂·有瞽》中“鞉磬柷圉”(鞉同鼗)描述宗庙乐队的打击乐器组合。

三、古代文献中的使用场景

  1. 礼乐仪式

    鼗鞞多用于祭祀、宴飨等雅乐。如《礼记·乐记》载“弦匏笙簧,会守拊鼓”,郑玄注“拊”即鞞类乐器,与鼗共同控制乐节起止。

  2. 军事号令

    鞞鼓因便携性,常作为行军信号工具。《释名·释兵》称:“鞞,助鼓节也”,与鼗配合指挥兵阵进退。


四、文化象征与演变

鼗鞞在传统文化中象征秩序与调和: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2. 汉典“鼗”字条目
  3. 毛亨传, 郑玄笺. 《毛诗正义》(《诗经·周颂》). 中华书局, 2011.
  4. 郑玄注, 孔颖达疏. 《礼记正义》.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
  5. 班固. 《白虎通义》. 中华书局, 2007.

网络扩展解释

“鼗鞞”是一个较为生僻的古代汉语词汇,由“鼗”和“鞞”两个单字组成,均与古代乐器相关:

  1. 鼗(táo)
    指一种带柄的小鼓,两侧有耳,摇动时耳槌击打鼓面发声,形似现代的拨浪鼓。多见于先秦文献,如《周礼》记载其为礼乐仪式中的乐器,用于祭祀或宫廷雅乐。

  2. 鞞(bǐng/pí)
    该字多音多义:

    • 读作bǐng 时,常指古代军中使用的小鼓,如“鞞鼓”,用于行军或战场发号施令。
    • 读作pí 时,多指刀剑的鞘(如“鞞琫”指刀鞘装饰),但此义与乐器无关。

组合含义推测
“鼗鞞”可能泛指两种鼓类乐器,或描述鼓乐合奏的场景。例如《诗经·周颂·有瞽》中“鞉磬柷圉”的“鞉”即“鼗”,与磬、柷等乐器并列,而“鞞”可能作为补充描述。但因文献中罕见连用,具体语境需结合出处进一步分析。

若该词源自特定古籍或上下文,建议提供更多信息以便精准解读。

别人正在浏览...

安辔八棒十挟摆挣傍边儿豳奏呈文巑岏登枢点筹郞钓川兑头督行法典发躁符号论拊辑勾惹挂斗贵科槐位荒年谷胡风混冒精藴酒朋酒隐峻削开方徕远列仙凌夷刘熙载硉硉卖主淼淼谬议密信目艳奈何天牛转草骞衣情不自禁庆问秦侯瓜饶剧适可损人肥己踏罡礼斗台阶平太阳社贪贱腾鶱通工易事兔竹委寄危樯兀尔无衣之赋魈鬼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