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金石虽坚,亦可穿透。形容精诚之力伟大无穷。典出 汉 刘向 《新序·杂事四》:“昔者 楚 熊渠子 夜行,见寝石以为伏虎,关弓射之,灭矢饮羽,下视知石也。却復射之,矢摧无迹, 熊渠子 见其诚心而金石为之开,况人心乎?” 唐 裴子野 《南齐安乐寺律师智称法师碑》:“诚感人天,信贯金石,直心般若,高步道场。” 明 卓发之 《上叶曾城师书》:“因思天下精诚之极,可以贯金石,孚豚鱼;不平之鸣,可以呼父母,诉上帝。” 清 魏源 《书<明史稿>二》:“ 淳古 ( 夏宗淳 )十五从戎,十七授命,孝烈贯金石,视匪党如粪壤,岂有堪挂其齿之理?”亦省作“ 贯金 ”。 唐 杨弘贞 《贯七札赋》:“善乎 养由 之为弓也,挟穿杨之技,推贯金之诚,左乌号兮右青茎,睨七属之甲,收百中之名。”
“贯金石”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解释方向,具体如下:
核心含义
源自汉代刘向《新序·杂事四》中“熊渠子射石”的典故。故事中,楚国将领熊渠子误将卧石当作猛虎射箭,因专注与诚心,箭矢竟穿透石头。后人用“贯金石”形容精诚之力伟大无穷,可穿透金石,强调精神力量的强大。
词义解析
引申含义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其引申为“言辞刚正有力,立场坚定如金石般不可动摇”,用于形容性格坚毅或原则性强的人。
适用语境
不同来源对词义侧重不同:
建议结合具体语境选择释义。如需深入考证,可参考《新序》原典或权威古汉语词典。
贯金石,是一个词语,由三个汉字组成。下面将对其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进行介绍。
贯金石的拆分部首为贝、金和石。其中「贝」为贝壳部首,表示贝类动物的壳;「金」为金属部首,表示金属或与财富相关的事物;「石」为石部首,表示与石头相关的事物。
根据拆分后的部首和笔画,我们可以推断贯金石这个词语与贝壳、金属和石头等有关。
贯金石这个词语的来源较为复杂,它在古代被用来形容某种具有如金石般珍贵的物质或珍宝。贯金石一词最早出现在《晋书·李群传》中,形容李群的言谈举止犹如贯通金石一般博学多才。此后,这个词逐渐被广泛运用,用来形容其他宝贵的事物。
贯金石的繁体字为貫金石。
在古时候,「贯金石」这个词语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由于古代汉字演变的原因,写法可能略有差异,如「贯金轼」、「贯津石」等。
贯金石虽然很小,却蕴含无尽的智慧和价值。
贯金石可以组成其他词语,如贯通、金石之交等。
贯金石的近义词包括贯通金石、金石之交。
贯金石的反义词没有一个固定的词语来表示,可以根据具体语境而定。
综上所述,贯金石是一个形容具有珍贵价值、犹如金石般坚固和不可磨灭的东西的词语。它源自古代,有着丰富的意义和用法,常用于形容珍贵物品或表达人们对珍贵事物的推崇和赞美。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