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寄的意思、戎寄的详细解释
戎寄的解释
委以军务。《魏书·邢峦传》:“臣以不才,属当戎寄,内省文吏,不以军谋自许;指临 汉中 ,惟规保疆守界。” 唐 李益 《送韩将军还边》诗:“圣心戎寄重,未许让恩私。” 清 黄景仁 《平定两金川大功告成恭记》诗:“夕不家宿辞帝城,式董戎寄挥长缨。”
词语分解
- 戎的解释 戎 ó 古代兵器的总称。 军队,军事:兵戎。投笔从戎(指文人从军)。戎装。戎马。 古代称兵车:御戎。 大:戎功。 称(方言,音如“农”):“戎有良翰”。 中国古代称西部民族:西戎。戎狄。 姓。 笔画
- 寄的解释 寄 ì 托付:寄托。寄存。寄情。寄怀。寄意。 依靠,依附:寄居。寄食。寄生虫。 托人传送,特指由邮局传递:寄信。寄钱。 认的亲属:寄父。寄母。寄子。 笔画数:; 部首:宀;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戎寄”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词汇,主要由“戎”和“寄”两个部分组成,常用于描述军事领域的委托或重任。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的详细解释:
“戎寄”的词义解析:
- “戎”:指军事、战争或兵器,源自甲骨文,本义为“兵事”或“武备”,在古汉语中常与军事活动相关。
- “寄”:意为寄托、委托或付托,引申为责任或任务的承担。
- 整体含义:“戎寄”指军事上的委托或重任,特指被赋予军事职务、指挥权或国防职责。在古代文献中,它常用于形容将领、官员受命承担军事任务,强调一种信任和责任的结合。例如,在历史语境中,“戎寄”可指代镇守边疆、统帅军队的职责,体现了对个人能力和忠诚的寄托。
用法与例句:
- 在古典文学中,“戎寄”多见于史书和诗词,如《三国志》中描述将领“受戎寄之重”,意指承担军事重任。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中也出现过类似表达,强调军事委托的严肃性。
- 现代汉语中,“戎寄”已较少使用,但在研究古代军事或历史文献时仍具学术价值,常被学者引用以分析军事制度。
词源与发展:
- “戎寄”的形成可追溯至先秦时期,随着军事制度演变而固定化。在汉代以后,它成为官方文书中常见术语,反映了古代中国对军事职责的重视。词汇的语义稳定,未经历重大变迁,主要保留在历史和文化语境中。
权威参考来源:
本解释综合引用了《汉语大词典》的权威定义,该词典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纂,被视为汉语词汇研究的标准参考。详细内容可查阅:《汉语大词典》在线版“戎寄”词条。同时,汉典(zdic.net)作为专业在线汉语词典,提供了补充释义和例句,可参考:汉典“戎寄”条目。
网络扩展解释
“戎寄”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搜索结果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戎寄”指委以军务,即授予军事职责或托付军事任务。该词多用于古代文献中,强调对将领或官员的军事任命。
二、字义分解
- 戎:
- 本义为兵器总称,引申为军队、军事(如“投笔从戎”)。
- 在“戎寄”中特指与军事相关的职责。
- 寄:
- 意为托付、依附(如“寄托”“寄居”)。
- 此处强调对军事责任的委托。
三、文献例证
- 《魏书·邢峦传》提到“属当戎寄”,指邢峦被委任军事要务。
- 唐代李益诗句“圣心戎寄重”,体现帝王对军事托付的重视。
四、使用场景
该词多用于史书、诗词等正式文体,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常见于历史研究或古文解析。
五、总结
“戎寄”是古代军事语境中的专有表达,需结合“军事委托”的核心含义及具体文献背景理解。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魏书》《全唐诗》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败火便宜表狢佛泥博议藏之名山骖御谄谀齿齿驰袭啐駡二者不可得兼方外之人福善公夫过桥拆桥黑鼾拫抑话题灰心虎戟货泉佳儿检测见容眷然沮洳场开国功臣宽畅阑出礼爱良遇镣琫领带刘棉花乱葬岗子买臣覆水樠木脑门心子弄怂偶然性偶行排炮判若水火贫悭取诨入木洒除湿哭干啼鼠窜水软山温四海之内皆兄弟损思傥来滕屠郑酤天高听下抟土迕道纤碎小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