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贪污的官吏。《荀子·强国》:“女主乱之宫,诈臣乱之朝,贪吏乱之官,众庶百姓皆以贪利争夺为俗,曷若是而可以持国乎?”《史记·滑稽列传》:“贪吏安可为也!”《隶释·汉楚相孙叔敖碑》:“贪吏而可为而不可为,廉吏而可为而不可为。” 明 方维仪 《出塞》诗:“小兵知有死,贪吏尚求钱。” 陈夔龙 《梦蕉亭杂记》卷一:“霹靂一声,贪吏震慑。一府两县同时撤革,官方为之一肃。”
“贪吏”是一个汉语词汇,指在官职中贪污受贿、滥用职权谋取私利的官吏。以下是详细解释:
贪吏由“贪”(贪婪)和“吏”(官吏)组成,特指利用职务之便非法敛财的官员。其核心特征是以权谋私、违背职责。
贪吏不仅存在于古代,现代语境中也可用于描述公职人员的腐败行为。其本质是对公共权力的滥用,与“廉吏”形成鲜明对比。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史记》《清史稿》等史料原文。
《贪吏》一词常用来形容行为贪污、贪图权势的官员。下面是该词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等方面的详细解释。
根据《康熙字典》,《贪吏》一词的拆分部首是贝,其中“贪”字的拆分部首是贝,总笔画数为8;“吏”字的拆分部首是口,总笔画数为6。
《贪吏》一词最早出现于古代文献中,是后来用来形容************的官员的通俗说法。其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官员制度。
繁体字是对《贪吏》一词的另一种书写形式。具体来说,它的繁体字形是「貪吏」。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贪吏》一词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是「貪吏」,字形稍有差异,但意思相同。
1. 这个贪吏利用职权谋取私利,败坏了政府形象。
2. 面对贪吏的腐败行径,人民群众十分愤慨。
有关《贪吏》的常见组词有:贪官污吏、贪赃枉法、吏治不清等。
与《贪吏》意义相近的词汇有:贪官腐败、贪污犯罪、权势欺凌等。
与《贪吏》意义相反的词汇有:廉洁公正、忠诚廉明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