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肃然起敬的意思、肃然起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肃然起敬的解释

[strike with awe;be filled with deep veneration] 形容由于受感动而产生的恭敬和钦佩

详细解释

肃穆地产生敬佩的态度或心情。语本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规箴》:“ 远公 在 庐山 中,虽老,讲论不輟。弟子中或有惰者, 远公 曰;‘桑榆之光,理无远照,但愿朝阳之暉,与时竝明耳。’执经登坐,讽诵朗畅,词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肃然增敬。” 宋 鲁应龙 《闲窗括异志》:“ 黄觉 ,旅舍见道士,共饮。举盃之际,道士以箸蘸酒,於案上写‘吕’字。 觉 悟其为 洞宾 也,遂肃然起敬。”《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部郎起初只晓得认义之事,不晓得还金之事,听得説罢,肃然起敬道:‘ 郑君 德行, 袁公 神术,俱足不朽。’”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道士》:“比入其室,陈设华丽,世家所无,二人肃然起敬。” 郭澄清 《大刀记》第十九章:“ 永生 说到这里,人们都在为有这样忠勇的同志而高兴,而自豪,并对那位烈士的英雄气概肃然起敬。”亦作“ 肃然生敬 ”。 宋 张戒 《岁寒堂诗话》卷上:“ 鲁直 专学 子美 ,然 子美 诗读之使人凛然兴起,肃然生敬。”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肃然起敬”是由“肃然”与“起敬”构成的偏正短语,形容因受感动而产生恭敬、钦佩的态度。该成语最早见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中“高足之徒皆肃然增敬”的典故,后经宋代陆游《记梦》诗“肃然起敬竖发毛”定型为四字格式。

从语义结构分析,“肃然”指庄重恭敬的状态,《汉语大词典》将其解释为“肃穆的样子”(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第9卷);“起敬”则表示产生敬意,《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指出其核心含义为“由内心触动引发尊敬”(来源: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二者组合后,既包含外在神态的庄重,又强调内在情感的共鸣。

在语用层面,该成语多用于三种语境:一是对崇高品德的表现,如《容斋随笔》载“观其风范,令人肃然起敬”;二是对重大成就的反应,如《宋史·杨时传》记载程门立雪的故事;三是对庄严场景的描写,如宗庙祭祀等特殊场合的行为描述。现代汉语中常用于书面语体,作谓语、定语时具有明显的褒义色彩。

权威辞书释义显示,《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将其标注为动词性成语,强调“由严肃产生的敬意”(来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在语法功能上,常与“令人”“使人”等使令动词搭配,构成兼语结构,例如:“他的奉献精神令在场所有人肃然起敬。”

网络扩展解释

“肃然起敬”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指因某人或某事的崇高品质、行为而产生严肃的敬仰之情,常伴随庄重、恭敬的态度。例如,对德高望重的长辈、行业领袖或英雄人物表达钦佩时使用。

2. 出处与结构

3. 情感内涵
强调发自内心的敬重,而非表面礼节。如陆游诗句“肃然起敬竖发毛”体现了因触动而自然流露的敬意。

4. 使用场景
适用于正式或庄重场合,如:

5. 近义词与辨析

附:发音与字义

别人正在浏览...

傍边秉牍避人眼目逼上梁山不孝才华超众操斤客谗嬖尝禾长峦常年累月差署玳瑁登木钓角恶剧访乐丰田古冠厚貌深辞猾乱囫囵竹溷轩教导有方介旅解雨记曲开黑店砍伐糠核掠虏料丝镫麦米缗纶没世不渝尼首疲暮评级评直乾烦切倚清祀七破八补啓右如汤沃雪三角板扫夷山桂神版申救思永随溜儿所费不赀天基天下第一关菵草委制相持不下详殚相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