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然起敬的意思、肃然起敬的详细解释
肃然起敬的解释
[strike with awe;be filled with deep veneration] 形容由于受感动而产生的恭敬和钦佩
详细解释
肃穆地产生敬佩的态度或心情。语本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规箴》:“ 远公 在 庐山 中,虽老,讲论不輟。弟子中或有惰者, 远公 曰;‘桑榆之光,理无远照,但愿朝阳之暉,与时竝明耳。’执经登坐,讽诵朗畅,词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肃然增敬。” 宋 鲁应龙 《闲窗括异志》:“ 黄觉 ,旅舍见道士,共饮。举盃之际,道士以箸蘸酒,於案上写‘吕’字。 觉 悟其为 洞宾 也,遂肃然起敬。”《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部郎起初只晓得认义之事,不晓得还金之事,听得説罢,肃然起敬道:‘ 郑君 德行, 袁公 神术,俱足不朽。’”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道士》:“比入其室,陈设华丽,世家所无,二人肃然起敬。” 郭澄清 《大刀记》第十九章:“ 永生 说到这里,人们都在为有这样忠勇的同志而高兴,而自豪,并对那位烈士的英雄气概肃然起敬。”亦作“ 肃然生敬 ”。 宋 张戒 《岁寒堂诗话》卷上:“ 鲁直 专学 子美 ,然 子美 诗读之使人凛然兴起,肃然生敬。”
词语分解
- 肃然的解释 ∶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肃然起立 ∶严肃谨慎的样子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后汉书;张衡传》详细解释.恭敬貌。《大戴礼记·主言》:“ 曾子 惧,肃然抠衣下席,曰:‘弟子知其不孙也。’”《汉书·礼乐志》:“
- 起敬的解释 更加恭敬;产生敬慕之心。《礼记·内则》:“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諫,諫若不入,起敬起孝。” 郑玄 注:“起,犹更也。” 宋 朱熹 《跋赵中丞行实》:“ 赵公 之孝谨醇篤,虽古人犹难之,三復其书,
网络扩展解释
“肃然起敬”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指因某人或某事的崇高品质、行为而产生严肃的敬仰之情,常伴随庄重、恭敬的态度。例如,对德高望重的长辈、行业领袖或英雄人物表达钦佩时使用。
2. 出处与结构
-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原文描述弟子因高僧的言行而“肃然增敬”。
- 语法结构:偏正式成语,作谓语或定语,含褒义。
3. 情感内涵
强调发自内心的敬重,而非表面礼节。如陆游诗句“肃然起敬竖发毛”体现了因触动而自然流露的敬意。
4. 使用场景
适用于正式或庄重场合,如:
- 对学术权威、历史人物的敬仰;
- 职场中钦佩优秀同事的成就;
- 学习时对师长的尊重。
5. 近义词与辨析
- 近义词:顶礼膜拜、毕恭毕敬、油然起敬。
- 与“刮目相看”区别:后者侧重态度转变,前者强调由内而外的敬意。
附:发音与字义
- 拼音:sù rán qǐ jìng;
- “起敬”意为“产生敬佩之情”。
网络扩展解释二
《肃然起敬》这个词意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感到非常敬畏、庄重且心生敬意的情感。下面将从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反义词等方面来解析该词。
拆分部首和笔画:《肃然起敬》是由“⺝”和“立”两个部首组成。部首“⺝”表示肉,表示与人有关,而部首“立”表示站立。笔画数为19画。
来源:《肃然起敬》一词源于中国文化,并在现代汉语中被广泛使用。这个词的意义是指对于某人或某事物抱有敬畏之心,来自于对人们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一些令人肃然起敬的事物或人物的感受和体会。
繁体:“肅然起敬”是这个词的繁体字写法,与简体字写法基本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这个词在古时候并没有特定的汉字写法,而是通过组合不同的字词来表达相同的意思。
例句:他的严肃态度和卓越成就令人肃然起敬。
组词:与《肃然起敬》有关的词语有:肃敬、肃穆、恭敬、庄重等。
近义词:与《肃然起敬》意思相近的词语有:肃静、肃立、庄严等。
反义词:与《肃然起敬》意思相反的词语有:疏忽、轻慢、不敬等。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肃然起敬》这个词的含义,以及它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