缗纶的意思、缗纶的详细解释
缗纶的解释
钓鱼用的丝线。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緡纶不投,罝罗不披。”
词语分解
- 缗的解释 缗 (緡) í 古代穿铜线用的绳子。 钓鱼绳。 古代计量单位:钱十缗(即十串铜钱,一般每串一千文)。 笔画数:; 部首:纟; 笔顺编号:
- 纶的解释 纶 (綸) ú 钓鱼用的线:垂纶。 古代官吏系印用的青丝带。 现用作某些合成纤维的名称:锦纶。涤纶。 纶 (綸) ā 〔纶巾〕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綸) 笔画数:; 部首:纟;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缗纶”的词义解释,综合权威文献和不同语境,存在以下两种主要含义:
一、指钓鱼用的丝线(拼音:mín lún)
- 本义:古代钓鱼工具中的丝线,见于南朝谢灵运《山居赋》中的描述“缗纶不投,罝罗不披”,意为不垂钓、不张网捕鱼。
- 引申用途:因丝线材质精细,也被借代指代其他纤细的绳索类物品。
二、形容事物错综复杂(拼音:yīn lún)
- 来源典故:出自《左传·僖公十四年》“缗纶于竹帛,非维是迈”,原指编织时丝线交错的形态。
- 现代用法:引申为描述纷繁杂乱、难以理清的状态,例如“事务缗纶,难以决断”。
补充说明
- 发音差异:读音分歧可能源于方言或历史演变,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例如,指钓鱼线时读“mín lún”,表复杂含义时部分文献标注“yīn lún”。
- 相关混淆:需注意与“缣纶”(jiān lún,泛指丝织物)区分,两者字形和含义均不同。
建议在阅读古籍或使用该词时,结合上下文语境选择合适释义。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辞源》等工具书。
网络扩展解释二
缗纶
缗纶(bīn lún)是一个意义丰富的汉字,它既可以作为名词,表示细纱或细线,也可以作为动词,表示缠绕或搓绕。它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缗是左侧的部首缺衣旁,纶是右侧的部首组曲旁。
缗纶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纺织业,纶代表细纱或线,而缗表示搓捻的动作,因此形成了这个词。在繁体字中,缗纶的写法为緡綸。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缗纶的写法除了緡綸,还有笢侖、璘綸等形式,但现代汉字的写法已经统一为缗纶。
以下是一些关于缗纶的例句:
1. 她用缗纶织成了一方精美的锦巾。
2. 这位手艺精湛的工匠熟练地缗纶着细丝。
与缗纶相关的常用组词包括:缗纶网、缗纶丝、缗纶线等。
缗纶的近义词是纺绸(fǎng chóu),而它的反义词是解纶(jiě lún)。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