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秉牍的意思、秉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秉牍的解释

手持简牍。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养气》:“秉牘以驱龄,洒翰以伐性。”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秉牍(bǐng dú)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语境和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释义可从字形、字义及文献用例三个角度解析:

一、字形结构 “秉牍”由“秉”与“牍”组合而成。“秉”甲骨文象手持禾穗之形,《说文解字》释为“禾束也”,后引申为“执持”;“牍”从片(木简)卖声,本义为古代书写用的木片或竹简,《急就篇》注:“牍,木简也,既可以书,又执之以进见于尊者。”

二、字义分解

  1. 秉:核心义为“持握”,如《诗经·小雅》载“秉心塞渊”,《汉书·萧何传》“秉旄仗钺”,均强调动作的持续性。
  2. 牍:特指公文或文书载体,《论衡·量知》云“截竹为简,破以为牍”,《汉书·贾谊传》有“诸生朝至,暮奏牍”。 二者合称“秉牍”,指手持公文或处理文书的行为,多用于描述官吏履职场景。

三、古籍例证 汉代文献《盐铁论·刺复》记载:“秉牍据案,以专断于外”,此处“秉牍”凸显官员执掌文书、行使职权的意象;唐代杜佑《通典·职官》亦载“郎官秉牍趋朝”,反映古代官场文书制度的运作形态。

网络扩展解释

“秉牍”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bǐng dú,其核心含义为手持简牍,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1. 字面含义
    由“秉”(手持、掌握)和“牍”(古代书写用的木简或公文)组成,字面指手持简牍,多用于描述处理文书的行为。

  2. 引申含义
    部分资料提到其可引申为掌握权柄、主持事务的官吏,象征处理公务的权威性(如审判、管理),但这一用法较为少见。


出处与例句


补充说明


权威性参考

若需深入探究,可查阅《文心雕龙》原文或相关历史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挨揍办买宝璧奔电边罅标末毕逋冰泮臣虏茨草词穷榱题寸量铢称错身瞪矒蠹丛钝角鹅溪绢愤邑负气仗义负重致远根绝歌叹公顷骇机海陉鸿节结宇集贸旌闾敬慎菊部头诀绝举贤使能开冬旷淡连蝶六言历学麻苎嵲屼盘薄平棊七兵请缨任人神抶电击声誉沈悫沈鱼落雁事实胜于雄辩顺机俗仪鞺鞜枉实伍侯遐绝鲜蹦活跳效志谢公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