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掠虏的意思、掠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掠虏的解释

见“ 掠卤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掠虏是由“掠”与“虏”组成的复合词,需从单字本义及合成词演变角度解析:

一、单字释义

  1. 《说文解字》释为“夺取也”,本义指武力抢夺财物。如《左传·襄公二十一年》载“掠其辎重”,强调暴力劫掠行为。后引申为扫过、拂过(如“凉风掠面”)及拷打(如“掠笞”)等义 。

  2. 《说文》注“获也”,本指战争中捕获敌人。《史记·项羽本纪》“虏秦将王离”即用此义。后泛指俘虏、奴仆,含贬义色彩,如“胡虏”“敌虏” 。

二、合成词“掠虏”的语义

“掠虏”属同义复合词,常见于古代文献,包含两层核心含义:

三、词义演变与现代使用

近代以降,“掠虏”渐被“掠夺”“俘虏”等词替代,现代汉语中已罕用。其古义在历史文献中保留,如描述游牧民族南下时“侵边掠虏”(《资治通鉴》卷一百五)的记载。

古籍用例

《汉书·匈奴传》:

“匈奴日已骄,岁入边,杀略人民甚众,云中、辽东最甚…郡县被掠虏者万计。”

此例中“掠虏”兼具抢夺行为与受害对象双重指向。


参考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掠虏”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来源中有以下解释:

一、基本定义

“掠虏”读作lüè lǔ(或lüě lǔ),是“掠卤”的异体写法,指抢夺俘虏或掠夺财物的行为。该词由“掠”(抢夺)和“虏”(俘获)组成,常用于描述古代战争中的暴力行为,如军队攻占敌方后抢夺物资、俘虏人员等。


二、历史渊源与使用场景

  1. 战争背景
    源自《史记·项羽本纪》中楚汉战争的记载,项羽战胜秦军后掠夺俘虏,成为该词的典型用例。
  2. 扩展含义
    除字面意义外,也可比喻竞争中夺取资源或优势,例如“商业掠虏”形容抢占市场份额。

三、现代语境中的使用

现代汉语中,“掠虏”已较少使用,但仍在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中保留其原义,强调通过武力手段的掠夺行为。


四、相关说明


“掠虏”是描述古代战争中抢夺行为的词语,现代使用频率较低,但能精准表达暴力夺取的意象。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史记》相关篇章或权威词典(如汉典)。

别人正在浏览...

安危与共白山水电站柏舟之誓北亳笨嘴拙舌边弊边几尺树寸泓畴亩春甸电池冻冻冻伤鬌紒風矩风闪各各袿徽珪瓒煌扈呼和浩特磵道节哭金镳玉辔锦雨迥旷决去俊娇宽爽老几蜡烛珠乐属谅情蛮歌迷惑明睁大眼迷鸟闹吵吵泞泥牛鞭诺仕俏式祈霁倾接七十二钻秋尝审听世间相士敏土手快吮舐绥章桃符天差地远铜壶偷存挽满吴大皇帝闲伺小气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