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上梁山的意思、逼上梁山的详细解释
逼上梁山的解释
[be driven to revolt] 《水浒传》中有不少好汉都是被贪官污吏逼上梁山的,后来就把人们被逼得走投无路而进行反抗称为逼上梁山。现在常用来比喻一个人被形势所迫不得不做某事
详细解释
(1).《水浒传》里写 北宋 末年农民起义的故事,有 林冲 等被逼上 梁山 的情节。后用以指被迫走上反抗的道路。《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平粤纪闻·接苏州府来信》:“ 周立春 于十二日至 嘉定 ,现已逼上 梁山 ,势难招抚。” 峻青 《海啸》第四章:“这支海匪队伍……毕竟大部分是穷苦的劳动人民,而且大部分都是遭受压迫铤而走险逼上 梁山 的人。”《人民文学》1979年第8期:“处于无穷无尽的饥寒交迫的岁月,被逼上 梁山 ,奋然革命。”
(2).比喻被迫采取某种行动。 毛6*泽6*东 《做革命的促进派》:“而且要有一种相当的压力,就是公开号召,开许多会,将起军来,‘逼上 梁山 ’。” 杜鹏程 《年青的朋友·第一天》:“你说得对:逼上 梁山 就有办法!” 浩然 《苍生》第二五段:“ 田留根 没有来这儿‘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他是被他所敬畏的老队长‘逼上 梁山 ’的。”
词语分解
- 逼上的解释 犹僭越。《梁书·贺琛传》:“上息责下之嫌,下无逼上之咎。”《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十七年》:“伏愿停逼上之号,以邀谦光之福。”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列朝一·圣谕门工》:“自来人臣赐服,以坐蟒为极
- 梁山的解释 .山名。在今 陕西省 韩城市 境。《诗·大雅·韩奕》:“奕奕 梁山 ,维 禹 甸之。” 郑玄 笺:“ 梁山 ,今 左冯翊 夏阳 西北。”《春秋·成公五年》:“ 梁山 崩。” 杜预 注:“ 梁山 ,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逼上梁山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逼上梁山”是一个源自中国古典小说的成语,现多用于比喻被迫采取极端行动或不得不做某事。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来源与背景
- 出处:该成语源自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具体典故与林冲的故事密切相关。小说中,许多人物因受官府压迫或社会不公,最终被迫到梁山泊聚义反抗。
- 历史背景:以北宋徽宗时期为时代背景,梁山(今山东济宁梁山县)作为起义据点,成为被迫反抗者的聚集地。
二、释义
- 本义:指被逼迫加入反抗集团(如梁山起义军),从事非自愿的对抗行为。
- 现代引申义:
- 被迫反抗:因走投无路而采取激烈行动,如旧社会百姓反抗压迫。
- 无奈选择:形容在压力下不得不做某事,如“为了生计,他逼上梁山接手了这份工作”。
三、典型典故
以林冲为例:他本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因遭高俅陷害,经历家破人亡、刺配充军等磨难,最终在风雪夜被逼投奔梁山,落草为寇。
四、用法与例句
- 语法:多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或中性。
- 例句:
- “旧社会苛捐杂税逼得农民上梁山。”(比喻反抗)
- “公司裁员后,他逼上梁山开始创业。”(比喻无奈选择)
五、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铤而走险、迫不得已。
- 反义词:自愿自觉、主动为之。
此成语融合了历史背景与文学色彩,生动反映了人在绝境中的被动抉择,至今仍广泛用于描述被迫行动的情境。
网络扩展解释二
《逼上梁山》这个词可以指人们在面临困境或逼迫时,不得已而采取行动或寻求改变的意思。下面是关于这个词的一些详细信息:
拆分部首和笔画:《逼上梁山》这个词的部首是辶和木,共计11个笔画。
来源:这个词源于中国古代小说《水浒传》。故事中,108位好汉被迫离开原本的生活,最终聚集在梁山泊,形成了一个势力庞大的反贼组织。
繁体:逼上梁山(繁体:逼上梁山)。
古时候汉字写法:古时可写作「逼上梁山」(简体) 或「逼上梁山」(繁体)。
例句:小明为了逃避追债,逼上梁山加入了地下赌博团伙。
组词:逼迫、上山、梁山泊。
近义词:迫不得已、逼上绝路。
反义词:顺利前进、顺从。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