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ss and ferry] 水陆交通必经的要道,关口和渡口,泛指设在关口或渡口的关卡
吏民出入,持布钱以副符传。不持者,厨传勿舍,关津苛留。——《汉书·王莽传》
(1).水陆要道的关卡。《汉书·王莽传中》:“吏民出入,持布钱以副符传,不持者,厨传勿舍,关津苛留。” 唐 白居易 《论行营状》:“茶盐估价,有司并已增加;水陆关津,四方多请率税。” 赵朴初 《滴水集·<读唐人送金城公主诗次韵>之二》:“雪岭锁关津,冰川阻锦轮。”
(2).指据守关卡的官吏。《资治通鉴·后梁太祖开平元年》:“军士或思乡里逃去,关津輒执之。” 胡三省 注:“关,往来必由之要处;津,济度必由之要处。”
(3).比喻学说的精髓。 宋 杨万里 《题临川李才经文稿》诗:“圣经贤传紧关津,骚客诗家妙斧斤。”
“关津”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关津”指水陆交通必经的要道,具体包括关口(陆路关卡)和渡口(水路枢纽),也泛指设在这些地点的检查或征税关卡。例如《汉书·王莽传》记载:“吏民出入,持布钱以副符传。不持者,厨传勿舍,关津苛留。”
“关津”既是古代交通与治理的重要节点,也是文学中的典型意象。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细节,可查阅《汉书》《资治通鉴》等原始文献。
《关津》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指关口或者pass,也可以指通过某个关口而进入。关津的拆分部首是「关」和「水」,它的总共有13个笔画。
《关津》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在古代,关口是指山脉、河流等地理要素交错处的狭窄通道。正因为关口地地势狭窄,很容易成为军事要地,因此在军事上,关口变得非常重要。所以,把通过某个关口而进入的行为称为「关津」。
《关津》的繁体字是「關津」。
在古代,「关津」这个词的写法可能略有不同,多是使用不同的字形。例如,「关」可能写作「關」,「津」可能写作「津」或者「涛」。
1. 他顺利地通过了险要,渡过了这个关津,终于看到了家的希望。
2. 在历史上,很多战争都发生在关口,攻守关津成为一大策略。
1. 关卡:指设在道路要冲上的关口,用以限制通行、检查和驻军的地方。
2. 关隘:指山脉、河流等地理要素交错处的狭窄通道。
3. 通关:指通过关口或者隘道。
近义词:关隘、关门、门户
反义词:通畅、畅通
闇秽伴换伴流驳骆擦拳抹掌出萃寸産村强达经丹毂地中动量断常犯斗放头高耸入云勾煽光容观翫贵阳市寒烬寒疟虹旍候舍环环火州建倡胶饧家器截面节帅吉罗米突精察锦旗居于孔跖坤典浪骂聊备一格缭缭临危丽事没干净末见女男剽夺披翫箝揣取应攘剔容头过身色球上坐梳空岁月峥嵘提级图德无动于中吴下阿蒙息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