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谷物之一种。 明 杨慎 《艺林伐山·小梁州》:“ 贾逵 曰:梁米出於 蜀汉 ,香美愈于诸梁,号曰‘竹根黄’。 梁州 得名以此。”
“梁米”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和字形判断,以下是不同角度的解释:
基本定义
指古代蜀汉地区(今四川、陕西一带)出产的一种优质谷物,属于粟类作物。因其香美程度超过普通品种,被称为“竹根黄”。
植物特征
梁米的植株形态与粟相似,茎秆粗壮,叶片呈披针形,颗粒饱满,属于古代重要的粮食作物。
历史记载
明代学者杨慎在《艺林伐山·小梁州》中提到:“梁米出於蜀汉,香美愈于诸梁,梁州得名以此”,说明其产地与命名的关联。
在极少数文献中,“梁米”被引申为品德高尚或才能出众的象征,例如提到的春秋梁国传说,但此用法未被权威典籍广泛收录,可能存在讹传。
提示:如需进一步考证,建议参考《艺林伐山》《新唐书》等古籍原文(参考、5、7、10)。
梁米是一个汉字词语,常用于形容人的性格或所具有的品质。
梁字由“木”作为部首,下面是“良”字,一共有7个笔画。
米字由“ 米 ”作为部首,中间是“十”,一共有6个笔画。
梁字来源于古代楚国的“梁山”地名,后来泛指高大的山岭或高台。米字作为汉字里面的基本部首,表示与米相关的事物。
梁字的繁体写法是樑,米字的繁体写法是䉛。
梁在古时候的写法有变化,早期的写法是象形字,像一个山峰的形状。后来又有了新的写法,像现在的现代汉字。
米字在古时候的写法与现代写法相似,基本没有变化。
他是个梁米般的男子,高大威猛,让人敬畏。
梁柱、梁上、梁顶、米饭、米粒、米油
卓越、优秀、高大、出类拔萃
平凡、普通、平庸、平淡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