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乐。《楚辞·九歌·东皇太一》:“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汉 傅毅 《舞赋》:“腾觚爵之斟酌兮,漫既醉其乐康。” 五代 齐己 《荆州新秋病起杂题·病起见王化》诗:“四野歌丰稔,千门唱乐康。” 明 陈子龙 《赠吴次尾》诗:“鉤陈煌煌正四方,我与汝曹俱乐康。”
"乐康"是由"乐"与"康"组成的复合词,在汉语词典中释义为安乐康泰。二字均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汉语大词典》解释"乐"指喜悦欢愉,"康"指身体安泰、境遇太平。二字组合最早见于先秦典籍《楚辞·九歌·东皇太一》:"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描绘了祭祀典礼中神灵享受安乐祥场景。
从字源考据,"乐"在甲骨文中像木架上悬挂的丝弦乐器,本义指音乐,《说文解字》释为"五声八音总名",引申为心理愉悦状态;"康"的甲骨文字形为手持农具击打禾谷,本义指谷粒饱满,《尔雅·释诂》注为"安也",后引申为身体健朗、生活安定。二字合成后既包含精神愉悦又涵盖物质安泰的双重意蕴。
古代文献中常见其作为吉祥祝语使用,如宋代杨万里《秋雨赋》"乐康寿考"的表述,将安乐与长寿并提。现代语境中该词多用于书面祝颂,常见于节庆贺辞或寿诞吉语,如"恭祝新春乐康""福寿乐康"等表达,承载着对身心和谐、生活美满的期许。
来源参考: 1.《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2.《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14年版) 3.《楚辞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乐康”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及文化背景可综合如下:
若需进一步探究其在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楚辞》及相关注释文献。
霸道白首无成苞谷别业彬彧草库伦昌煇槎子嗔怪船埠川剧杵臼词训雕鸢楯瓦芳郊風馬不接風驅電擊符节官拂云帚光学玻璃挂一漏万祸灾教案娇小玲珑集材九室九重泉鞠歌行开演慨忆可是么两头三绪两握陵犯灵和买认密箐默告幕位逆氛配合窃柄倾吐秦余望琼思求告取快一时染翰成章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撒吞尚方宝剑誓天指日桃园结义土箸伍潮雾岚武员侠拜小鹿触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