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绛县老人的意思、绛县老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绛县老人的解释

《左传·襄公三十年》:“二月癸未, 晋悼夫人 食舆人之城 杞 者, 絳县 人或年长矣,无子而往,与於食。有与疑年,使之年。曰:‘臣,小人也,不知纪年。臣生之岁,正月甲子朔,四百有四十五甲子矣,其季於今三之一也。’吏走问诸朝。 师旷 曰:‘……七十三年矣。’ 史赵 曰:‘亥有二首六身,下二如身,是其日数也。’ 士文伯 曰:‘然则,二万六千六百有六旬也。’”后因称高寿之人为“絳县老人”。《三国志·魏志·管宁传》:“昔 絳县老人 屈在泥涂, 赵孟 升之,诸侯用睦。” 清 钱谦益 《<王氏族谱>序》:“里中 王氏 兆吉 纂修族谱,既卒事,以余为 絳县 之老人,就而问焉。”亦省作“ 絳人 ”、“ 絳老 ”、“ 絳生 ”。 唐 刘长卿 《奉寄婺州李使君舍人》诗:“天清婺女出,土厚 絳 人多。” 宋 秦观 《代谢历日表》:“宣布詔条,预识金穰之岁;省观风俗,不疑 絳 老之年。” 宋 苏辙 《赠史文通奉议》诗之二:“早岁识巖客,近时逢 絳 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绛县老人"是汉语典故词汇,典出《左传·襄公三十年》。该词本义指春秋时期晋国绛县(今山西侯马市)一位不知名的长寿老人,后衍生出两层文化内涵:

一、指代高寿且有智慧的长者。据《左传》记载,晋国官员在绛县遇到一位自称生于"正月甲子"的老人,经史官推算其年龄已达四百四十五岁(实际应为七十三岁,因古代计龄方式不同产生误算)。该典故后被《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收录,成为长寿的代称。

二、引申为隐居民间的贤者象征。唐代经学家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中注释:"此老隐约居处,官不知其年,故问诸朝",强调其大隐于市的智者形象。宋代洪迈《容斋随笔》卷五引此典,称"绛老之寿虽讹,其隐德可风",赋予其道德典范意义。

该典故常见于古代文学作品,如杜甫《赠比部萧郎中十兄》诗"归老任乾坤,居然系匏落。其如绛县老,可续《洛英》作",即以绛县老人喻指德高望重的隐逸贤士。现代汉语中多用于学术著述或历史类文章,形容阅历丰富的长者或借古喻今讨论养老文化。

网络扩展解释

“绛县老人”是一个源自《左传》的成语,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一、基本含义

该成语字面指绛县(今山西运城绛县)的高寿老人,后引申为对年长且富有智慧者的尊称,尤其强调长寿与阅历的结合。


二、典故溯源(出自《左传·襄公三十年》)

公元前543年,晋悼夫人宴请修筑杞国城墙的役夫,一位绛县老人因无子嗣被迫服役。当被问及年龄时,老人用隐晦方式回答:


三、文化意义

  1. 行政建制意义
    这是先秦文献中首次出现“县”的行政名称,故绛县被称为“天下第一县”。
  2. 社会影响
    晋国因此事问责官员,免除老人劳役并授予其“县师”官职,体现古代对长者的尊重。

四、使用场景


五、相关延伸

该典故还衍生出“亥有二首六身”的成语(史赵用此推算老人年龄),体现古代干支纪日的数学智慧。

别人正在浏览...

八棒十枷避厪诚身刀脊大颜东闯西踱堕突二坊放顿梵文盖面纲网干害干涝更羸馆阁气傀俄觚简环睨滑雪板頮沐互明匠者僭慝坚营交援巨轮揽权纳贿联拳帘柙麟角笔詈訾路节鑪橐驴马畜毛装酩酊烂醉鸣佩泥驳彭考疋马千千饭麒麟阁区分趋就塞箔三天使声情筮氏丝履讼师素风狧狧同年而校外族王扬武昌春柳瑕滓膝盖骨析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