黜责的意思、黜责的详细解释
黜责的解释
贬斥;责罚。《后汉书·王丹传》:“其轻黠游荡废业为患者,輒晓其父兄,使黜责之。”《旧唐书·段平仲传》:“ 平仲 与 吕元膺 抗疏论列,请加黜责。” 明 唐顺之 《廷试策一道》:“果能激浊扬清,不畏强御者,量加旌奬;其狥私容奸,及蔽贤不举者,量行黜责。”
词语分解
- 黜的解释 黜 ù 降职或罢免:罢黜。废黜。贬黜。黜退。黜斥。黜免。黜逐。黜陟。 笔画数:; 部首:黑; 笔顺编号:
- 责的解释 责 (責) é 分内应做的事:责任。尽责。负责。职责。专责。责无旁贷。 要求:责求。责令。责成。 指摘过失:责备。责怪。斥责。责罚。谴责。 质问,诘问:责问。责难。责让。 旧指为了惩罚而打:鞭责。杖责
网络扩展解释
“黜责”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黜”和“责”组成,主要用于古代语境中,表示对失职或违法者的严厉处分。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 黜(chù):指罢免、降职或废除官职,如《旧唐书》提到对官员的“罢黜”。
- 责(zé):指追究责任或施加惩罚,强调对过失的惩戒性。
- 整体含义:既包含职位上的罢免或降级,又包含责任层面的追责与处罚,是一种复合型惩处措施。
2.历史背景与用法
- 古代多用于官员管理,如《后汉书·王丹传》记载,对游荡废业者“晓其父兄,使黜责之”,即通过家庭或上级进行双重惩戒。
- 明代唐顺之在廷试策中提到“黜责”作为吏治手段,针对徇私或失职的官员,需“量行黜责”,体现其制度性。
3.例句与语境
- 古代用例:
- 《旧唐书》中,段平仲与吕元膺曾上疏请求对失职者“加黜责”。
- 宋代范仲淹因谏言遭“黜责”,反映其在政治斗争中的应用。
4.现代延伸
- 现代虽不常用,但可引申为对重大过失者的双重追责,如职场中“降职+追责”的复合处理方式。
“黜责”是古代政治与吏治中的核心惩戒手段,兼具职位剥夺与责任追究的双重意义。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案例,可参考《后汉书》《旧唐书》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黜责》这个词来源于汉语,它是由两个部首组成:黒(黑)和赤(色)。黜责的拆分笔画分别为六画和十画。黜责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有一种繁体字形式被称为「點」,由20个笔画组成。
黜责的意思是指通过罢免、撤职或降职等手段来处罚和惩戒某人。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政府或组织中对违反纪律、犯错或失职的人进行处罚的行为。
以下是一些使用黜责的例句:
1. 当官的如果犯错误,就应该接受黜责的处理。
2. 领导对于失误者必须果断采取黜责的行动。
一些与黜责相关的词汇包括:
- 罢免:指废除或解除某人的职务或权利。
- 撤职:指将某人从原有职位或职权中解除。
- 降职:指将某人的职位或地位降低。
另外,黜责的反义词可以是晋升,指将某人提升到更高的职位或地位。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安隐拜斗薄薄编捏俵马不关风辍驾楚色窜谪担舁道规东圊渡世伐人飞梁弓室狗嘴吐不出象牙鹳阵规悟国法姑太太镐镐贺公湖恨怨鸿毳沉舟槐花坏散画数忽芒昏难活鱍鱍活动家坚不可摧简易祲盛绝裾而去绝世无双开眼界看财童子恳志礧具棱边炼金术历朝圣训猎户星裂土灵鲛黏天逆族漂泊日见僧讲申绳射书寿岁思蒓鲈素餐尸位同风讬正文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