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减省。《荀子·正论》:“以人之情为欲多而不欲寡,故赏以富厚,而罚以杀损也,是百王之所同也。” 王先谦 集解:“杀,减也。”
“杀损”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维度解析:
一、基本信息
二、词源与文献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荀子·正论》,原文为:
“以人之情为欲多而不欲寡,故赏以富厚,而罚以杀损也,是百王之所同也。”
此处“杀损”与“富厚”相对,强调通过减少赏罚来调节行为。
三、字义分解
四、使用场景 主要用于古代文献或学术讨论中,现代汉语已较少使用。例如描述制度设计时,可表达“通过减少资源分配(杀损)达到约束目的”。
五、关联概念 在《荀子》语境中,与“赏罚制度”“人性欲望”等哲学命题相关,体现儒家对人性与治理关系的思考。
《杀损》是一个汉字词汇,由两个字组成。下面分别介绍这两个字的相关内容。
1. 杀
杀字的部首是木,表示与“木”有关的事物。它共有4个笔画。这个字的形状像是一把刀,象征杀害、消除。
2. 损
损字的部首是手,表示与“手”有关的事物。它共有10个笔画。这个字的形状描绘了一只手拉扯的动作,象征损失、削弱。
《杀损》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汉语,用以描述杀害他人及造成损失的行为。
在繁体字中,“杀”字保持不变,而“损”字在繁体中写作“損”。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杀”字的写法与现代相同。“损”字在古代写作“損”,多为左右结构。
1. 他因为杀损他人而受到法律的制裁。
2. 张三的错误决策导致了公司的损失。
1. 减少损损失
2. 杀害、损伤、毁损
杀害、削弱、破坏
保护、增加、振兴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