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振衣去尘。《礼记·曲礼上》:“奋衣由右上,取贰绥。” 郑玄 注:“奋,振去尘也。”
(2).将身上的衣服抖伸,表示远行。 宋 叶适 《送林退思四川分司茶马干官》诗:“感子奋衣去,客猛意自轻;笑我老何怯,万里今横行。” 宋 洪迈 《夷坚丁志·田道人》:“辛卯岁,以庵与 杨和王 之孙,奋衣出山,不言所向。”
(3).犹拂袖。表示气愤。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规箴》:“ 陈元方 遭父丧,哭泣哀慟,躯体骨立。其母愍之,窃以锦被蒙上。 郭林宗 弔而见之,谓曰:‘卿海内之儁才,四方是则,如何当丧,锦被蒙上……吾不取也。’奋衣而去。”
“奋衣”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根据语境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类:
指整理衣物、抖落灰尘的动作,常见于古代礼仪场景。例如《礼记·曲礼上》记载:“奋衣由右上,取贰绥。”郑玄注:“奋,振去尘也。”
通过整理衣物的动作象征即将启程远行,带有决然之意。如宋代叶适《送林退思四川分司茶马干官》诗云:“感子奋衣去,客猛意自轻。”洪迈《夷坚丁志·田道人》中也有类似用法:“奋衣出山,不言所向。”
以甩动衣袖的动作表达不满或愤怒情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中记载陈元方丧父时的悲痛场景,虽未直接描述“奋衣”,但后世将此动作引申为情绪宣泄的象征。
该词兼具行为描写与情感象征功能,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核心动作“振衣”既可指实际清洁行为,也可通过肢体语言传递心理状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