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udit] 审查核定财政收支、预算、决算等
(1).周密谋算。 三国 魏 曹操 《<孙子>序》:“后百岁餘有 孙臏 ,是 武 之后也。审计重举,明画深图,不可相诬。” 宋 曾巩 《救灾议》:“有司建言,请发仓廪与之粟,壮者人日二升,幼者人日一升……然有司之所言,特常行之法,非审计终始,见於众人之所未见也。” 陈毅 《哭*********贺昌同志》诗:“审计呕心血,主政见威严。”
(2). 宋 代中朝官署中的六院之一,为会计之府。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官制一·六院官》:“六院官,检、鼓、粮料、审计、官告、奏进也,例以京官知县有政绩者为之。”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十四》。
(3).对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的审查。《************共和国宪法》第九一条:“*********设立审计机关,对*********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审计是一种系统化、独立的审查与评估活动,旨在验证组织的财务报表、运营流程、合规性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以保障信息的准确性、合法性和可靠性。以下是其核心要点:
审计不仅是经济监督机制,更是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权益的重要工具。例如,通过提高财务透明度,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通过风险预警,助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如需进一步了解审计的具体方法或案例,可参考来源网页(如、7、9)。
审计是指对财务和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的检查、核对和评价的一种专业工作。审计旨在确保企业或组织的财务报表的真实可信,检查是否存在违法违规行为,提供给企业管理层有关经营管理的决策依据,同时也为外部利益相关方提供参考。
审:宀(宝盖头)+ 口
计:言(讠)+ 讠(讠)+ 十(十)
审计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早出现在《礼记·曲礼上》中。繁体字为「審計」。
在古代,审计有多种汉字写法。例如:“審計”、“審計”、“寳閉”等。现今通用的写法为“审计”。
1. 公司对财务报表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审计。
2. 审计人员发现了经营活动中的违规行为。
3. 这家企业的审计报告获得了高度评价。
审计工作、审计报告、审计程序、审计准则、定期审计。
近义词:查核、检查、核对
反义词:放任、疏忽、不检审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