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七调的意思、七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七调的解释

古乐律高低音域,自黄钟至中吕,称七调。《魏书·乐志》:“ 崔九龙 言於太常卿 祖莹 曰:‘声有七声,调有七调,以今七调,合之七律,起於黄钟,终於中吕。今古杂曲,随调举之,将五百曲。’”《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六年》:“昔 黄帝 吹九寸之管,得黄钟正声,半之为清声,倍之为缓声,三分损益之以生十二律。十二律旋相为宫以生七调,为一均。凡十二均、八十四调而大备。”后世宫、商、角、羽各有七调,称四声二十八调。参阅《宋史·乐志十七》。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七调”是中国古代音乐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指七声音阶中不同调式的组合体系。据《汉语大词典》释义,“七调”原指隋唐燕乐以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声为基础建立的音阶系统,后延伸为音律调式的统称,包含“宫调七声”和“商调七声”等不同组合形式。来源:《汉语大词典·一部》(商务印书馆,2003年)

在音韵学领域,《中国音乐史》记载,七调理论与古代“十二律吕”相结合,形成“八十四调”体系,其中以七声音阶对应十二律管,每个音阶可构成七种调式,体现“旋宫转调”的声律规律。来源:王光祈《中国音乐史》(中华书局,1934年)

从语言学角度,《声律通考》指出,“七调”概念曾影响汉语四声调值的研究,如唐代释处忠《元和韵谱》将平声分为“阴阳二调”,结合其他五调形成七种声调分类法,成为中古音系研究的重要参照。来源:陈澧《声律通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网络扩展解释

“七调”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汇,其解释需结合不同领域的语境:

一、古乐律音域(核心含义)

指中国古代音乐理论中划分的七个音域或音阶体系,具体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十二律中的前七律(自黄钟至中吕)。这一划分源于三分损益法,用于旋宫转调的实践。
例如《魏书·乐志》记载:“声有七声,调有七调,以今七调,合之七律,起於黄钟,终於中吕。”

二、情绪表达(扩展含义)

在部分现代词典中(如),延伸为形容人的七种情绪状态,即悲、喜、怒、思、愁、恐、惊。此用法多见于文学性描述,强调情感的多变与层次性。

三、其他关联信息

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词义,若涉及古代音乐或文献,优先采用乐律解释;若为文学或心理学场景,可参考情绪分类。更多细节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资治通鉴》相关章节。

别人正在浏览...

白麻子鼻皻禅説尘迹诞计打肿脸充胖子等列发捻富户符籍供艺暵魃合干横草不拈,竪草不动闳中肆外华省狡桀剿凈辑刊颈部井干记述旧编酒卢糺辖空食蜡滓慄慄罹丽鹿梨履历表驴前马后埋轮免臣名利命日民谣墨妙亭佞禄弄孙蓬艾皮船破关扑握强豪入己赃三料匠扫瞄射日尸变释怀市刑竦立送子观音颓荒推尽王条踒虵雾廓屋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