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天的树木。 南朝 梁元帝 《纂要》:“秋曰白藏……时曰凄辰、霜辰,节曰素节、商节,草曰衰草,木曰疎木、衰林、霜柯、霜条。” 宋 曾巩 《橙子》诗:“鲜明百数见秋实,错缀众叶倾霜柯。”
“霜柯”是一个古典文学词汇,其含义和文学意象可综合解释如下:
指秋天的树木,特指经霜后的枝干或树木整体。该词常见于诗词中,通过秋霜与树木的关联,传递季节特征或自然意境。
季节象征
常与“秋实”“衰草”等词并列,体现秋季萧瑟或丰收的双重意境。如宋代曾巩《橙子》诗:“鲜明百数见秋实,错缀众叶倾霜柯”。
坚韧孤傲的隐喻
霜后树木枝叶凋零,但枝干挺立,暗喻历经风霜的气节。如宋代叶适诗句“至今乡里敬,墓柏垂霜柯”,借墓旁柏树经霜不凋表达对先贤的敬仰。
画面感的营造
诗词中常以“霜柯”勾勒秋日景象,如“霜柯橘嫩金衣薄”(宋祁诗),通过色彩与质感的对比增强画面层次。
最早见于南朝梁元帝《纂要》,将“霜柯”与“疏木”“衰林”等并列为秋季树木的别称,说明其作为季节代称的古典渊源。
该词属文言词汇,现代语境中多用于文学创作或学术研究。日常使用时可结合具体语境,突出秋日意境或坚韧品格。
《霜柯》是一个汉字词,由“霜”和“柯”两个部分组成。
霜(shuāng)是由“雨”和“彡”组成的,它表示冰冻的水汽,通常在天气寒冷时出现。它的部首是“雨”,有4画。
柯(kē)是由“木”和“果”组成的,它指的是树干的主干部分,也可以指果树的枝干。它的部首是“木”,有4画。
《霜柯》一词来源于南朝梁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庆既多佳人,惜哉少好夫;霜柯既遂岁,叶落复何如。”这句诗描述了岁月的流逝,树叶的凋落,以及生命的消逝。
在繁体字中,霜柯的写法与简体字一样,不会有任何变化。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说文解字》中的写法为“雪养,柯人埃也”。这是谓其形为柯。与现代相比,字形比较简练。
以下是一些使用《霜柯》词的例句:
1. 秋风起,霜柯上,枝头落叶一个接一个。
2. 希望岁月不要太荏苒,霜柯不再凋零。
3. 他的岁月已经如霜柯一般,白发苍苍。
除了《霜柯》,还可以组成以下词语:
· 霜天:寒冷的冬天。
· 柯茂:树干茂盛。
· 柯子:树干的细小枝条。
· 柯棣:形容枝叶茂盛的样子。
近义词:霜叶,霜雪,霜冷。
反义词:阳光,春风,青春。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