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宗的意思、夺宗的详细解释
夺宗的解释
《汉书·梅福传》:“诸侯夺宗,圣庶夺适。”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夺宗,始封之君尊为诸侯,则夺其旧为宗子之事也。”后称夺取嫡长子地位为“夺宗”。《三国志·魏志·贾诩传》:“是时 文帝 为五官将,而 临菑侯 植 才名方盛,各有党与,有夺宗之议。”《隋书·炀帝纪下》:“每矫情饰行,以钓虚名,阴有夺宗之计。”
词语分解
- 夺的解释 夺 (奪) ó 抢,强取:抢夺。掠夺。巧取豪夺。强(僴 )词夺理。 争先取到:夺得最后胜利。夺魁。夺冠(刵 )。 冲开:夺门而出。 丧失,削除:剥夺。褫夺(剥夺)。夺志(改变志向或意愿)。 晃动:光彩
- 宗的解释 宗 ō 家族的上辈,民族的祖先:祖宗。宗庙。宗祠。 家族:宗法(封建社会以家族为中心,按制统远近区别亲疏的制度)。宗族。宗室(帝王的宗族)。宗兄。 派别:宗派。禅宗(佛教的一派)。 主要的目的和意图:
网络扩展解释
“夺宗”是中国古代宗法制度中的特定概念,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要点解释:
一、基本含义
指通过非正常手段夺取嫡长子的宗法地位或继承权。最初源于诸侯受封后,原本的宗子(嫡长子)身份被取代的现象。如《汉书·梅福传》记载:“诸侯夺宗,圣庶夺适”,颜师古注引如淳解释为:始封之君成为诸侯后,其旧宗子地位即被“夺”。
二、历史背景与实例
- 汉代起源
该词最早见于汉代文献,反映周代宗法制度中“大宗”与“小宗”的权力关系。诸侯受封后,原本的家族大宗地位可能被新封君取代。
- 著名案例
- 三国时期曹丕与曹植的继承权之争被称为“夺宗之议”(《三国志·魏志·贾诩传》)。
- 隋炀帝杨广通过权谋取代兄长杨勇的太子之位,史书称其“阴有夺宗之计”(《隋书·炀帝纪》)。
三、引申与演变
后世将家族内部非嫡长子通过政治手段争夺继承权的行为统称为“夺宗”,例如:
- 夺取族长地位或家族控制权();
- 涉及财产、祭祀权等宗法特权的争夺。
四、现代语境中的使用
现代多用于历史研究或文学描述,强调宗法制度下的权力斗争。其核心特征为以非嫡长子身份挑战宗法继承秩序。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历史事件或宗法制度细节,可参考《汉书》《三国志》等原始文献,或查阅汉典、查字典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夺宗(duó zōng)是个词汇,意思是“夺取家族的宗族地位或权力”。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夭”(yāo),右边是“后”(hòu)。
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社会。在古代社会中,家族和宗族的地位非常重要,代表着权力和身份。夺宗指的就是一个人或一家族夺取其他家族的宗族地位或权力,通常通过政治权谋或武力来实现。
在繁体字中,夺宗的写法和简体字一样,没有变化。
在古时候,夺宗的汉字写法可能有所不同。由于汉字的演变,古代的写法可能与现代稍有不同。
以下是一个例句:“他成功夺宗,成为了家族的新宗主。”
夺宗可以组成其他词汇,例如夺宗者、夺宗战争等。近义词可能包括篡位、夺权等,而反义词可能包括保守、尊重传统等。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满足您的需求!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阿练奥德修纪贬低佛头加秽布毛昌披唓遮驰猎充裕酬劳愁容从肆丹款倒口恩俸尒朱发房反谋風虹愤悁拊鞠高高兴兴狗心狗行馆券涸鱼花狸狐哨回头见回照贱价娇蝉积膘鸡斯跼足糠粞空虚花苦操枯骨生肉酪粥麟罽论反虑无孟月墙垛牵留七辰入赍邵父射箭四位邃窃贪贾淘沙得金忑忑忐忐条驳廷尉评卧苫枕块无谋闲错想像力瞎说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