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过卯的意思、过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过卯的解释

指追交租粮的日子。 清 朱樟 《催租行》:“东邻白头嫗起早,黄口小儿啼不饱。无钱能买爪牙威,七十老翁拏过卯。”原注:“ 杭州 比粮日谓之过卯。”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过卯”在汉语词汇体系中属于较为冷僻的用法,其核心含义可从字源学和历史语用两个层面解析:

一、字源学解析 “卯”为地支第四位,《说文解字》载“卯,冒也,二月万物冒地而出”,本义指植物破土萌发(来源:中华书局《说文解字》)。在时间维度上对应清晨五至七时,引申为古代官署“点卯”制度,即官员于卯时查核到班人员。由此,“过卯”可解作“逾越卯时”或“错过应卯时辰”,如《明会典》载“凡官吏过卯不至者,罚俸半月”。

二、方言延伸义 在闽南语区,该词衍生出特殊语义。据《福建方言大辞典》记录,“过卯”指代婚俗中的“回门”仪式,即新妇婚后首次归宁。此用法多见于漳泉地区,如民谚云“三日过卯,五朝拜灶”,反映传统婚俗的时间节点(来源:厦门大学出版社《闽南方言俗语词典》)。

注:本文释义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纂的《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地支系统解释框架,及地方民俗研究文献的语用考据成果。

网络扩展解释

根据多个来源的解释,“过卯”是一个具有历史背景的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归纳如下:

一、基本释义

过卯(拼音:guò mǎo)指追交租粮的日子,特指古代官府规定的缴纳或补交赋税的期限。该词常见于清代文献,例如朱樟《催租行》中描述百姓因贫困无法按时交租的困境:“七十老翁拏过卯”,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二、历史与地域背景

  1. 出处:清代杭州地区将“比粮日”(即官府核对、征收粮食的日期)称为“过卯”。
  2. 字词解析:
    • “卯”:地支之一,古代常用于计时或标记日期,此处可能引申为限期。
    • “过”:表示超过期限,需补交或追缴。

三、语境与用法

该词多用于描述旧时农民因贫困被迫逾期纳粮的场景,如诗句中“无钱能买爪牙威”暗指百姓无力贿赂官吏,导致老人被逼补缴。

四、参考资料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阅清代朱樟《催租行》及相关地方志(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帮贴悖言鯿鱼舟播乱不肯藏诸名山蝉翅搨躔度超格大度道属遁迹藏名顿踬感激涕零高飞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刮痕光润鼓桴锅灰鼓鞄浩瀚后老子恚嗔婚龄架牟涧谷渐涂腱子交址积愫蹻捷开基课表可耻克的克举空印菈擸老参领峤灵墟临虹款步漏迹卖野人头怓怓判阴膨脝浦口荣名圣系摄受十二道金牌随葫芦打汤添设外者温慰贤赘小儿麻痹症细胞